创业教育 重在培养创业精神
刘 维 维
全国人大代表孙维联合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如今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0%。已经选择创业的在校生、毕业生,生存发展情况也并不乐观,接近七成的创业者月收入不到3000元,还有17.3%的人面临项目亏损。既然如此,为何还要鼓励大学生在大学里创业?培养大学生创业的重点又是什么?
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大学生创业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善于学习,勤于实践;抓住机遇,拼搏进取;实事求是,敢于冒险;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屡见不鲜,成功者也不是个例。在大学期间里创业,不是期望大学生在大学时间里一口气吃个胖子,而是要大学生在微创业中积累经验,了解创业会遇到的问题,并在困难中培养创新精神和不怕困难的意志。这种创业精神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大胆创业,拥有这样积极的思想观念也会帮助大学生就业。
“休学创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创业实践学分……”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各大高校纷纷为创业型人才亮出“通行证”。大学该如何培养创业精神,值得深思。除开设有关的创业课程以及组织创业培训等。“实践出真知”不可不谓千古真理,例如许多高校的创意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等。
我校学生的“一元快递”和“快乐递”两个创业团队敢于创新,从校园中发现新市场。但由于团队管理不善、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入不敷出及诸多障碍,使得两个稍显稚嫩的创业团队“夭折”在大学。不过即使失败,两个团队都表示虽然遗憾,但会吸取此次创业经验为将来创业奠定基础,可见大学里培养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我校创业成功典型人物付文杰,在大学期间一次次微创业,跌倒后又另辟新路,毕业后他凭借大学创业基础立足市场,实现了创业梦。贾龙贵在大三加入他人团队创业不幸遭遇挫折后解散,后心有宏图不甘失败的他又创办自己的旅游公司,获得成功。校园微创业的实例不甚枚举,但都印证了一个道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从实践中吸取一种创业精神。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教授认为,“创业教育的尴尬在于创业教育过于急功近利。学校不能仅仅为了就业或创业数据好看而盲目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也不应仅仅以毕业生创业人数的多少为衡量标准,更应关注创业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
总之,大学创业教育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创业精神的重要性,更需要教育学生如何培养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