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科大网讯 10月16日,绿色低碳冶金技术与材料大会在我校青山校区碧园会堂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湖北省科技厅战略规划与法规处处长刘波,我校党委书记倪红卫、校长吕勇以及来自全国冶金与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师生共300余人参会,共商绿色发展路径,共促冶金产业转型升级。开幕式由吕勇主持。

倪红卫在致辞中指出,武汉科技大学始终坚持服务行业绿色转型,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取得了系列产业化成果,近年来在低碳冶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未来,学校将持续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低碳冶金创新高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刘波表示,湖北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支持绿色冶金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武钢有限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龚涛介绍,联合体未来将继续以重大工程需求为牵引,从新型低碳冶金技术和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钢铁产品开发两方面入手,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湖北省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湖北省先进低碳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秘书长李立军总结了联合体建设进展,并表示将继续深化协同攻关,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大会报告环节,毛新平院士作题为《钢铁材料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的首场报告。他深刻剖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明确指出钢铁工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必须从结构、技术、材料三个层面系统性推进绿色转型。报告中,他重点阐述了残余元素控制、智能化模型构建等前沿方向,并特别指出了以人工智能赋能材料研发的前瞻性路径,为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在可持续钢铁材料中的应用描绘了新的可能。
随后,倪红卫、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李晓刚教授、联合体首席科学家刘静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学科交叉赋能低碳冶金、结构钢耐蚀性智慧调控、新能源装备用钢氢脆等关键议题作报告。来自武钢、中冶南方、宝钢股份、东风汽车等行业领军企业的技术专家,也分享了关于绿色钢铁材料开发、能源低碳利用及新能源汽车用钢等领域的最新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
本次大会以“探索绿色低碳冶金,共绘湖北双碳蓝图”为主题,聚焦绿色低碳冶金技术与材料的前沿发展与产业实践。大会由湖北省先进低碳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主办,我校与湖北省海洋工程材料服役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先进钢铁材料中试研究基地共同承办。(材料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