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周习海)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参赛团队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本届“挑战杯”竞赛自启动以来,共吸引全国2700多所高校、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大学生参赛。我校参赛团队历经校赛、省赛、国赛网络评审等层层选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基于混合智能引擎的协同鉴审辅助平台”作品在“人工智能+”应用赛中荣获一等奖;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碳循绿筑——塑料类建材固废生物合成PHA增强型自愈合混凝土”作品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荣获一等奖。


在“挑战杯”竞赛科创报国汇报会暨颁奖仪式前,来自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作品——“川藏铁路大吨位多轴平板车智能控制系统”,作为被竞赛组委会选中的5件作品之一,在布展会场向团中央第一书记阿东进行展示汇报。
我校参加本届“挑战杯”竞赛的作品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痛点,追求“创新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频共振,学生团队在材料研发、智能控制、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开展了深入探索和技术创新,在参赛过程中紧密协作、奋勇拼搏,积极践行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赛事宗旨,生动表现出优异的竞赛风采和良好的武科大学子形象,充分展示了学校卓越的科创育人成效。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把“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作为服务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围绕政策宣传、团队建设、作品选育、成果产出、质效提升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优化和全过程管理。党委书记倪红卫多次关心和指导参赛团队,详细了解作品备赛进展。校长吕勇在国赛决赛前召开动员会,勉励参赛团队奋力拼搏、勇于挑战、展示风采。校党委副书记孙国胜亲临国赛决赛现场,组织赛前演练,并为国赛决赛作品进行精心指导。校团委通过搭建科创平台、强化资源保障,形成“专家辅导+导师指导+团队优化”的培育机制,为参赛作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参赛学院顶格配置各类资源,充分保障了参赛团队全身心投入竞赛。
下一步,校团委将充分总结本次竞赛参赛经验,积极挖掘并大力培育有潜力的参赛作品,不断强化“挑战杯”学科竞赛的育人功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蓬勃的青春力量。
获一、二等奖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基于混合智能引擎的协同鉴审辅助平台
项目类别:“人工智能+”应用赛
团队成员:毛赟 秦斌斌 龚锐 孟子祥 许文杰 李佳 陶玺文 李俊峄 何宇辰 王伟
指导教师:高峰 顾进广 刘茂福
获奖等级:一等奖
项目名称:碳循绿筑——塑料类建材固废生物合成PHA增强型自愈合混凝土
项目类别:“揭榜挂帅”专项赛
团队成员:杨洁 段雨杰 柯昭玥 杨萧宇 王召亿伟 何璐琪 冯发 徐郅颖
指导教师:李飞 段谟杰
获奖等级:一等奖
项目名称:慢性病守护者—多材料微纳米级原位嵌入式芯片打印技术研发
项目类别:主体赛
团队成员:朱佳欣 潘烨 潘南 喻浩林 陶玺文 潘嘉晨 曾思航 叶天旺
指导教师:林昕 朱锟鹏 袁鑫
获奖等级:二等奖
项目名称:川藏铁路大吨位多轴平板车智能控制系统
项目类别:主体赛
团队成员:夏周洋 佘博 李可 肖凌岚 刘瑞之 徐坤 朱映雪 张冰清
指导教师:游向荣 张绪美 熊田田
获奖等级:二等奖
项目名称:破冰钢脊—高冰级大功率轴系材料研发与应用
项目类别:主体赛
团队成员:吴畏 崔书闻 陈昱婧 谭昕暘 王志 陈国幸 陈梦军 吴晓东
指导教师:侯廷平 李宇奇 吴开明
获奖等级:二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多模态特征和迁移学习的靶向药物设计
项目类别:“人工智能+”应用赛
团队成员:陈尧宇 廖雄威 赵永康 谢子航 杨志程 李柏涛 向欣睿 许小飞
朱清莲 王梦瑶
指导教师:林晓丽 李波 邹瑜
获奖等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