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建标杆院系”的荣誉到科研突破的硕果,从教学改革的探索到人才培养的丰收,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立足国家矿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重大需求,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领域人才需求,凝心聚力培育资源环境领域引领型人才,积极打造资源环境领域工程应用人才培养高地,正以铿锵步伐,走出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党建聚合力:从“标杆”到“引擎”的实践探索
在宜昌市西陵区湖北景深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一场党建联建活动正在进行。资环学院资源工程系师生,深入公司考察矿山安全检测技术发展情况,结合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这是学院实施党建“一融双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学院党委实施基层支部“对标争先”工程、支部书记“头雁工程”、支部委员“育穗工程”、支部党员“先锋工程”四大党建工程,激活雁阵合力。学院坚持把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落实“三全育人”,践行“五育并举”,打造“美矿育新”育人品牌,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
2022年,学院党委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柯丽华教授所在的资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2024年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学院党委获评“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获评“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科研攀高峰:从“破壁”到“立标”的双星闪耀
在学院的科研版图上,有两位“十年磨一剑”的教授。张一敏教授面对钒提取领域的无法破解难题——硅盖罩,十年攻关,创新提出“双循环法”理论,一举破局。周志辉教授为将实验室的“一块膜”推向千亿市场,泡在车间反复调试,历时一年交付首单,完成了从化学家到工程师的蜕变。张一敏团队三次问鼎国家科技奖,技术推广至全国30余家厂矿,近十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45亿元,引领全球绿色提钒技术。周志辉团队的渗透汽化膜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0%,产品出口多国,2023年产值超亿元,并两度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们的故事,完美诠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他们的成功,源于学院搭建的“平台—交叉—产业”支撑体系。学院依托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推动材料、化学、环境等多学科协同攻关。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其他科技成果奖26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60余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80多项等。
教学育英才:从“认证”到“金课”的双轮驱动
在《安全管理》的课堂上,梅丹老师正通过VR设备,将学生“带入”虚拟火灾逃生现场。这门后来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课堂,是其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的一个案例。
学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全面贯彻OBE教育理念。一是重构课程体系,增设智慧矿山与数智安全方面的前沿课程;二是打造“金课”,投入专项经费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三是建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通过教学沙龙、竞赛等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院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工程专业认证2025年11月份专家进校,学院所有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梦想即将实现。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建设点数量名列学校前茅。学院获批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本科生考研率由2017年的31%上升至2025年的42%。
人才向未来:从“清漂”到“夺金”的青春答卷
学院“山水梦行”社会实践团队的学生,2024年暑期在宜昌黄柏河,与“中国好人”毕家培并肩清漂,在烈日下用汗水守护碧水清波。队员程欣感叹:“亲手打捞垃圾的体验,比书本知识更震撼人心。”与此同时,学院的另一批学子正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舞台上鏖战,最终实现历史性突破,夺得全国金奖,目前学院已获得国创赛全国1金5银的骄人成绩。
学院构建了“实践—创新”双循环育人生态。社会实践方面,将专业学习与生态服务结合,让学生在田野乡间筑牢家国情怀。创新竞赛方面,打造“课程培育—项目实训—竞赛锤炼—产业反哺”四阶递进机制。学院重点支持与资源循环、低碳技术相关的项目,锤炼学生解决产业真问题的能力。
社会实践品牌“山水梦行”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影响力持续扩大;矿业报国、环境报国理念深入学生实践活动,近五年研究生奔赴全国7省、26地市开展调查研究,9篇调研报告获中央部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领导肯定批示。创新竞赛则不仅收获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特等奖等赛事最高荣誉,更催生了一批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资源清洁生产等聚焦产业难点的优质项目。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6%,一批学生已创立科技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
从党建领航的根基,到科研攻坚的突破,再到教学育才的深耕,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以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印证了“根基强则事业兴”的朴素逻辑,其以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正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欢迎来稿: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22年12月被确定为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对我校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是我校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校报1版和学校网站开设“向一流 加速跑”专栏,展现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为实现一流学科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丰硕成果和精神风貌。欢迎各部门、学院、团队和个人投稿。稿件内容:部门、学院有关一流学科建设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科研和教学团队取得的突破,学生的成长与收获,校友的支持与贡献等。
请在文稿中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部门或学院、电话等信息,以便联系和沟通。请将文稿、照片放在文件夹里,命名为“向一流 加速跑+投稿人+稿件标题”,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投稿邮箱:whkjd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