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永航
4月4日晚8点,我校首个线上家长会开始啦。城市建设学院的建环1801班运用新媒体技术为“家校共育”开创了新模式。
晚上7点50,建环1801班班主任、保卫处处长许立桥提前在钉钉平台上,拨通群会议,邀请家长们进入会议室。家长们踊跃参与,短短几分钟,线上人数就达到了40多人,有的爸爸妈妈同时上线。提前进入的家长,热情地通过视频和许立桥问好。
8点,线上家长会准时开始。许立桥通过屏幕共享展示了家长会流程后,班主任助理王琛的头像出现在屏幕上。为了让家长们充分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具体情况,王琛通报了学生们三个学期的期末成绩、四级考试情况。
“同学们不仅仅在学业上表现良好,在课余生活上也非常丰富多彩。班级里有军运会优秀志愿者,还有不少同学在各类比赛中斩获优秀名次。”王琛的汇报,让家长们认识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建环1801班田惠宇的爸爸惊诧:“原来孩子们在大学里除了学业,还有这么丰富的课余活动啊。”
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的专业现状,许立桥特别邀请了武汉高能热力技术有限公司叶军总经理,对企业招聘要求和行业现状进行讲解。
“建环专业的大致分四个就业方向,就武汉的建环就业大环境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叶军站在企业招聘的角度介绍了当前的行业现状。
就自己的社会经验,叶军向学生们提出了专业知识扎实、具备计算机技能、拥有过硬的外语能力、在大学期间涉猎一些控制技术,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获得驾照六个建议,使家长清楚了建环专业的就业要求。
随后,针对考研与就业的热点话题,许立桥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讲述了一些心得体会。让家长们了解到本专业考研与就业的应该如何抉择,以及学生们应该如何准备就业与考研。
会后,建环1801班吴勐瑶的父亲表示,家长会让他明白大学教育在于立德树人,而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对于孩子的生活,我们不能再置身事外,要适当地了解并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建环1801班谢莹的妈妈感慨:“当时专业就是孩子自己选的,我们家长也不是很了解。叶总的讲解让我知道孩子以后可以做什么,现在需要为就业做些什么准备,我可以有底气的和孩子充分交流,原来总觉着自己是孩子大学生活的局外人。”
本次家长会不仅让学生的未来选择更清晰,也使家长们对于大学的了解更具体。
“互联网技术极大地弱化了空间距离,曾经因为地域限制而不能召开的家长会,现在可以尝试在线上进行。”许立桥立刻开始筹备工作。在家长会开始前,许立桥为熟悉钉钉的功能,多次在钉钉上模拟测试投屏、群会议等功能,保证线上家长会能够顺利开展。
本次家长会既是偶然,又是“预谋已久”。
许立桥表示,高校学生的家校有效联动一直是高校学生共育的重要延伸,但与中小学相比,由于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无法实现学生家长的线下互动,联动的形式和内容多处于形式化状态,高校的家庭教育功能急剧减弱,没有达到有效育人的效果。
早在2010年,许立桥就试图利用新生入学报到家长来校的契机,开展高校家长会。虽然许立桥事前就邀请了每位家长参加家长会,但因为报到连续了三天、家长工作忙、部分学生自己到校等诸多原因一直未能成功。2011年和2014年9月,许立桥再次进行尝试,效果仍不理想。
2018年,作为班主任的许立桥早在入学前就建立了班级微信群,让学生转告家长,在报到第一天下午参加在校家长会,最终有两名广东的家长参加了本次班会。
“也想过放弃,但这两位家长在听了我班会介绍内容后,连连表示自己关于孩子专业方面的疑惑一下解决了,这让我感觉家校共育的尝试不能停止。”见状,许立桥立刻建立了建环1801班家长微信群,把每一次学生班会的内容和各项活动情况及时发到群里,供家长们了解。
为什么对建立家校共建模式不愿放弃?许立桥深有感触地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2003年,许立桥所带班级的一名东北学生因沉溺网络游戏留级了,但是因为联系不上家长,面对学生不让告诉家长的苦苦哀求和学生一遍遍做出的“坚定”保证,许立桥选择了相信学生的承诺。但事与愿违,虽然自己对学生百般的关注,学生却在一年以后再次因为沉溺网络游戏而留级。
“这一次,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或许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有着学校无法实现的功能。所以我不惜大费周折通过当地政府联系到学生的家长,在做好家长工作后,让家长和学生通话,这个大块头的男生面对父亲平静的电话放声痛哭,乞求原谅。此后整个人勤奋的让人不敢相信,后来顺利毕业。”许立桥表示,正是这件事让他对家校共育有了深刻的认识。
2020年初,学生因为疫情通过钉钉、腾讯课堂等网络软件进行网课学习这一现象,给了许立桥新的灵感。许立桥表示,出于学生的学习、求职、安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加强高校的家校联系势在必行,此次家长会是第一次尝试,后续将继续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