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 三年级的女儿写给一线父亲的信,感人肺腑,灾难让亲人物理隔离很远,但隔离不了亲情!心灵牵挂确很近很近!
我校医学院2000级校友邹利涛勇战前线,女儿的信与爱人的牵挂成了他战胜病魔,实现凯旋而归的强大动力!加油!母校感谢全体参战的一线校友!你们都是时代英雄!新时代最可爱人!
济源人民医院《战“疫”日记⑮——给爸爸的一封信》
爸爸早点回来……
爸爸离开家已经十几天了……
爸爸我们想你,愿疫情早点结束,我能早点见爸爸。
看着9岁女儿写给自己的信,回想着已经十几天没有见到女儿了,此刻的邹利涛心情五味杂陈。
2月6日,邹利涛接到医院通知需要到救治中心上班。回家简单收拾行李,并告诉妻子,父母和儿子女儿。他们也很惊讶,也很疑惑(这次病毒为什么这么厉害?去了会不会危险?),邹利涛给他们解释普及病毒常识、危险原因、传播途径,防护救治办法,只要讲科学就不危险,儿子和女儿点点头似乎都懂了一些。
7日早上,妻子开车把他送到济源市新型冠状病毒救治中心,一路上妻子没有太多的话,只是不停提醒他注意防护,平安回家!当妻子把他送到门口时,其实心里明明有很多话想嘱咐她,简短的拥抱后就不敢再回头,怕再多待一会我就控制不住眼中的泪水……
其实一个大男人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但是此行最大的牵挂就是孩子们都还小,闺女上小学三年级,儿子上幼儿园,因为疫情现在都在家,全靠妻子一个人带着,家里父母70了,身体也不太好,上下楼没电梯很不方便,全靠她撑起一个家……
因为工作性质和环境特殊,下班时他只能在单间宿舍相对隔离休息,看看书,隔两天就和家人视频报平安。突然看到9岁女儿给他写的信文,他心情再次激动和欣慰,女儿的确慢慢长大了,从此更加坚定了工作信心。
值班期间,他基本都是在病房度过(因为穿脱防护衣服复杂,从上到下里外都是三层防护),因为是在隔离病区,每天出入院病例相对较多,工作量相对较大,所以尽可能到下班时间再出病房(一般都是下午三点吃中午饭)。
面对疫情,他们既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他们是丈夫,是妻子。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牵挂和不舍深深的隐藏起来,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战“疫”之中。
疫情面前他流过眼泪,但这是感动的泪水。疫情把人和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拉远,却让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我们众志成城,一定会胜利。
我们满怀信心,迎接春天的到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MjI5OTYxNg==&mid=2247489916&idx=3&sn=c83483ad83a93d314fdd4a0dc8302a08&chksm=f967de73ce105765580eef65ca7dc7aa085c9587f160b6bec4857362d1d47fcbc354987c442d&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82246059211&sharer_shareid=e5c2bb38cae22d1c59f09cfc27736145#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