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特稿】跨越六十载,“80 后”校友重返母校

作者:毕浩洋编辑:程毓发布时间:2025-11-07浏览次数:

记者 毕浩洋

这是一场跨越60年的赴约,也可能是武科大史上“最高龄”的同学聚会。

11月4日,我校青山校区教一楼内暖意融融,近五十位1962-1965级校友相聚一堂。这群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同学”,在阔别一甲子后重返母校,再续芳华。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今朝重逢,畅叙同窗情,共话峥嵘岁月,致敬从青丝到白发的无悔年华。”正如重庆校友会的贺电中所说,这场特别的聚会是一次穿越光阴的久别重逢。

岁月染霜鬓,情谊永如新。在见面的那一刻,老校友们紧紧握手、相拥,有人眼中噙着激动的泪花。有的校友腿脚不便,依然坚持亲自到场,只为见一见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有的校友从广东、江苏等地赶来,只为赴这场跨越六十载的约定。

他们或轻声交谈,回忆着当年的点点滴滴;或开怀大笑,分享着这些年的生活经历。尽管岁月流转、多年未见,但那份同窗之间的真挚情谊,却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这是一场跨专业、跨年级的聚会。”全国模范教师、我校机械工程学院退休教师、1964级校友李友荣是这场见面会的主持人,他说,今天,原机电系、冶金系、化工系级队的领导老师也自各处而来,赴这场时光之约。

回到校园,校友们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原机电系级队领导、原学校党委书记尤泽贵是当时同学们的指导员,提起60年前大家在艰苦条件下勤奋求学、报效祖国的峥嵘岁月。“80后”校友们激动地说:“感谢师长!当时您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言传身教,受益一生!”

校长吕勇代表学校向老校友们表示热烈欢迎:“你们不仅是学校历史的亲历者和创造者,更是‘厚德博学、崇实去浮’校训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者。母校衷心希望大家保重身体,常回家看看。”

党委副书记孙国胜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变化。学校办公室、校友工作与社会合作处、档案馆、图书馆及机械工程学院领导也参加聚会,表达了对校友们的欢迎和祝福。

机械1965级校友黄道声代为朗读了郑德斌校友的贺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校的思念和对同窗的祝福。“学校的每一个进步、成功、成果、信誉,都是我们老校友的荣光!”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冶金1965级校友刘宗武,将自己亲笔编撰的系列丛书赠予学校图书馆与校史馆,其中包括个人传记《浮生漫记》,该书记录了一段非常难得、非常宝贵的校史。刘宗武凭着惊人的记忆,给母校校史馆留下了记载文字。

随后,校友们参观青山与黄家湖两个校区,20余位学生志愿者陪同并讲解。参观全国重点实验室、沁湖体育馆等地时,校友们纷纷感叹,今非昔比,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感恩母校的培养,在这里学习到的扎实专业知识,是支撑我在岗位上稳步前行的底气,帮助我在工作中屡创佳绩。”

“感谢学校的精心安排,这场聚会让我非常感动,祝愿母校早日实现‘双一流’建设的突破!

一甲子前,他们负笈携梦、跨越山海,赴武科大开启一场潜心向学的青春之旅;此后,奔赴天南海北,在各行各业安身立命,以半生芳华践行奉献与担当;而今,耄耋已至,他们再聚故园,赶一场沉淀六十载的岁月深情之约;别时,携着同窗的惦念与母校的关怀,带着重逢的滚烫暖意,返回各自的烟火人间。

漫步校园时,校友们与年轻学子擦肩而过。一代武科大人在此重聚,畅谈往昔岁月;又一代武科大人在此追寻,铭刻属于他们的青春印记。

下一条:学校召开2025年教育事业统计填报工作推进会暨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