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青年报湖北站站长雷宇来校漫谈记者之路

作者:况南毅编辑:程毓发布时间:2017-10-28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况南毅)“记者可以在茫茫的大海上,看到远方的灯塔;记者可以在无边的静夜里,听到花开的声音。”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站长雷宇在教四楼模拟法庭,为校报记者及各学院通讯员作新闻业务讲座。

雷宇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新闻行业的现状。他强调,尽管纸媒在不断衰退,但是优秀的新闻记者依然可以做到“不穷”。同时,成为一名记者,有其他岗位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迅速增加人生的厚度。

在谈及如何进行职业规划时,雷宇说,要学会转变观念,多途径选择;做好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发挥自我优势,打造“杀手锏”。他以曾经带过的实习生为例,讲述新闻人应具备的素质:强大的动手能力、精通采写编评播拍的全方位素养。

雷宇分享了读大学时在校报工作的经历。他认为,在校报他收获了分析与开拓能力、写作能力与团队意识、纯真友谊,还有许多成绩与荣誉。同时,“勤奋”这个关键词被他反复提及,他以亲身经历为例,鼓励同学们要肯下功夫,即使是非专业的学生也一样能做好记者。

提到对大学的看法。雷宇认为,大学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场所,更是对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对事物认识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虽然当年一起写稿的同学都没有从事新闻工作,但是他们都有着一样的感慨:“与同龄人相比,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发生了一点改变。”

谈及新闻稿的写作,雷宇特别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他用“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走进田埂找感觉”勉励同学积极思考,多问“为什么”。然后,他讲述了写作的方法论:模仿、比较、创新。他指出“信心”也同样重要,尽管身处校园,但仍有许多新闻可写。

讲到最后,雷宇与同学们推心置腹地说,学新闻首先要学做人,要做到守纪求道,守时求友。

在提问的环节,来自材冶、机械学院的同学们向雷宇提出了有关时间规划、就业竞争力方面的困惑,雷宇也一一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讲座结束后,我校校报总编程毓老师用三个“精彩”总结了本次活动:讲座精彩、提问精彩、回答精彩。同时强调,新闻写作要把握三个“度”:高度、深度、宽度。

上一条:我校第五十五届运动会顺利落幕 奋勇争先珍藏体育精神 下一条:我校第二十届社团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