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双创促升级 壮大新动能 学校举办“双创”系列讲座

作者:徐琳婧 朱澳 夏雨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9-26浏览次数:

双创促升级 壮大新动能 学校举办“双创”系列讲座

通讯员 徐琳婧 朱澳 夏雨

为贯彻落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的文件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9月15至21日,学校在黄家湖校区举办以“双创促升级,壮大新动能,培养双创生力军”为主题的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沙龙活动。

活动周期间,共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成功法则沙龙、提升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实务技能沙龙、培育创新创业新生力量——Dian团队积累演进的“干中学”模式讲座三场特色活动。活动吸引企业管理者、高校师生、创业爱好者的到来,受益人数近五百人。

此次活动周由武汉市创业天使导师团、武汉市全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武汉市创业服务联盟主办,学校创新创业学院承办,学校创新创业研究所、湖北省创业研究会武科大创业之家共同协办。

今年,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湖北省首批省级深化创业教育示范改革高校、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开展此次活动,正是武汉科技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集中体现。

解读大学生创业成功法则

19日上午,学校在黄家湖校区90211教室举办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活动第一场——大学生创业成功法则沙龙。活动主讲人是国家科技部火炬创业导师、教育部优秀创业导师、湖北省创业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十佳创业导师、武汉理工大学白玉教授,湖北省创业研究会会长贺尊教授,部分高校老师、创业者、在校学生参与出席活动。

11..白玉教授讲话.jpg

活动在白玉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悖论”的分析中开始,他提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理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认识”问题,阐述了毕业仅仅是完成了大学学习的基本动作,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不等于工作。白玉鼓励大学生创业,但不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更不支持将创业摆在学习之前。

白玉指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黄金期为毕业后的5到10年,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储备知识。为了让大家树立成功创业的理念,白玉就“创造”和“追求”展开讲解。他说,“创造”是一种发现市场机会,解决消费痛点的自主性创业能力;而“追求”是一种自我营销的能力,这两者分别是做雇主和雇员的朋友应具备的。

白玉从成功创业的前提条件、核心条件、必备条件和充分条件等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创业意识驱动法则、五维一体基础素质法则、能力法则、行为法则”四大基本法则以及“没有捷径,不熟不做”的建议。

14.全景图.jpg

沙龙最后,为了让大家找到创新创业发展方向,白玉列举大学生创业必须关注的几大行业,如金融、医疗、养老、高端制造、环境等,同时对大学生成功创业提出八条忠告和必须拥有的五大资源条件。白玉说,武汉是最富魅力的大学生成功创业乐园,希望大学生毕业后留下来就业创业,书写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提升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技能

20日,学校在黄家湖校区90210教室举办以“提升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实务技能”为主题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第二场。主讲人为湖北省创业研究会理事、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我校知识产权研究所副所长蔡祖国。参与活动的还有湖北省创业研究会会长贺尊、医学院辅导员周霆以及创业爱好者。

座无虚席2.jpg

此次沙龙主要从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保护方式以及保护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蔡祖国首先阐明随着大众创业的深入推进,掌握着国家经济活力的小微企业要想获得突破,知识是必备品,专利是核心。他通过一系列数据指出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一是维权成本高因而维权方式可选择性较小;二是知识产权欠缺布局致使侵权概率高;三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蔡祖国指出,目前侵权形式是以销售和制造专利产品为主,企业要学会用专利战略武装自己,整合产业内的技术和专利资源,构建自己的外围专利网,由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不同的产业联盟,“抱团”应对专利壁垒。他还以我校校友李恒创办的武汉毳雨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遭遇的专利两次被侵权案为例,说明小微企业在专利布局上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价值不大等问题,强调了“专利布局”对于小微企业在知识产权维护的重要性。

谈及保护方式,蔡祖国列举了“自身维权”“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等三大途径,指明它们存在的优缺点。从提升知识产权维护意识到侵权以及被侵权如何处理,蔡祖国依次分析解答指明维权路径。

互动交流1.jpg

在互动环节,听众发言踊跃,周霆说,近年来,学生申请专利的热情越来越高,但学校缺乏相关指导老师,希望类似讲座能多多开展。“只要学生们有兴趣,我可以请最好的专利代理人来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蔡祖国说。

“在双创时代,很多的专利都来自于生活,希望同学们的思维能够更加开放,同时也能时刻留有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在大学里就能成功申请一项属于自己的专利。”贺尊呼吁大家在大学期间,多申请专利。

培育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

21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玉主讲的“培育创新创业新生力量:Dian团队积累演进的‘干中学’模式讲座”在教六楼学术报告厅开展,吸引大批同学前来观看。此次活动也是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沙龙我校的最后一站。讲座由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杨宁雪主持。

8 刘玉教授演讲.jpg

刘玉首先表达了对创新的理解,“与众不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她所定义的创新。刘玉向现场听众发问,有多少人敢接一个五十万的项目,去啃一个连企业都啃不动的骨头?无人应答。“我敢说一千个人里不一定有一个人敢去,而这千分之一,就是我们Dian团队!”掷地有声的话语燃起大家对这个神秘团队的好奇之心。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两张队员刻苦工作的照片里,刘玉传递了吃苦的精神。据了解,团队里大多是本科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去工作探研。对此刘玉说:“我们平时要靠刷夜,晚上八点进去,早上八点出来,解决一个从未见过的课题。”坚持和吃苦是她在讲述队员成功创业史中提到最多的词汇。

正是这样的精神劲,15年来,Dian团队培养正式队员578人,孵化出站529人,经历真实项目超过300项。由历届队员创办的企业达到50多家,已有10余家企业身家过亿,其中张良伦和金亦冶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榜单”。

1讲座现场.jpg

在列举创业实践案例中,刘玉提出“二八理论”:在创业过程中,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只能帮你百分之二十,剩下的百分之八十都要靠失败、实践去吸取。无论是巧便融雪还是电脑防尘,刘玉都在用故事提醒大家多积累生活经验,不要唯教材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刘玉希望Dian团队争做创业团队里的“华为”,希望大家不拼爹也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她提出 “自尊心为零,自信心无限”的创业精神,鼓励大家去过一种“浓缩”的人生,不断超越自己,去做前人未曾有的尝试。

摄影 田茜文 朱可欣 蹇劲草

上一条:重庆校友会举办2017年校友联谊会 下一条:选矿77级校友毕业35年重聚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