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斜杠青年4】饶纯洁:斩获学科竞赛国奖的最佳辩手怀揣记者梦

作者:周永航 赵 驰 付欣怡编辑:陈孖川发布时间:2018-04-10浏览次数:

斩获学科竞赛国奖的最佳辩手怀揣记者梦

见习记者 周永航 赵 驰 付欣怡

寝室里,他端坐在电脑前,眉头紧锁,双手时快时慢地敲打键盘,站起时,一篇当日的消息稿写作完成;“我方认为法律的价值就是在于正义!”走进辩论赛赛场,他一身西装笔挺,立论陈词,侃侃而谈,掷地有声;“我们团队带来的作品是《基于IE方法的A公司焊接车间切割不断异常改善研究》。”看向学科竞赛的讲台,他自信满满地展示自己团队的专业作品,拿下国家三等奖、省级一等奖。

自入学以来,机械学院工业工程精益1601班的饶纯洁不断地尝试新事物,一路前行,辩论、学科竞赛、新闻报道他都兼顾起来,成为了涉猎多面的“斜杠青年”。

走进机械学院辩论队的训练室,仅二十多平米的小房间摆了三张桌子,旁边的凳子整整齐齐地放着,七、八个人站进去就感觉有点挤,但就是这个小地方,饶纯洁和队友们十几人一待就是一年多。

“说来好笑,大一的时参加辩论赛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报名的,没想到竟然获得院里的冠军。” 饶纯洁回忆,初赛的场地只是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几张桌子拼在一起,整个房间里只有双方8位辩手和3个评委,他却如坐针毡,坐在凳子上抖得厉害,站起来自我介绍时,头不敢抬起来,嗓子里的声音“颤颤巍巍”。

有了几次经历,饶纯洁觉得辩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反而很有趣,不仅可以锻炼口才,而且对于思维也有好处。他决心加入院辩论队。

大一,他不停地跟前辈学习辩论,自己队内打模拟赛、跟其他学院的辩手约友谊赛、赛后复盘总结。一个学期下来,打的队内赛超过10场,友谊赛约了不下5场。整个学年,每天训练到晚上十一点,“很辛苦,走出训练室后呼吸第一口新鲜空气,放松下来,很充实。”饶纯洁感慨说,“跟队友一起讨论,会吵架会有摩擦,但是能够自己创造一套理论是件极有成就感的事。”

大二,他多了一个“前辈”身份,不再只是一个辩手,他要教新生辩论了,一周训练6天,他会去2-3天。完成学习任务之余,他加入了校报记者团。

在学生组织里,他就开始接触新闻写作。大二下学期,他参加了校报的春季招新,并通过面试成为了一名校报记者。“报名的时候比较晚了,当时我快要搬到青山校区了,还是有点犹豫的,但又怕会后悔,最后鼓起勇气试一试。”饶纯洁说。

刚进入校报的时候,大家都很照顾饶纯洁,教了他很多写作上的方法和技巧。

资环学院学生记者肖贻昊给他讲标点符号的用法和构思词句的方法;管院学生记者姚赟带他去采访老师,跟他合作写稿;他的学妹方芳,经验比他丰富,也时常给他的稿件提意见。

一来二去,他的写稿能力提升了,也找寻到了自己对于新闻工作的热爱,写新闻稿愈发投入,每周写四、五篇稿子已成了常态。

去年五月,正当饶纯洁处于新闻写作提升期时,老师给了饶纯洁一个参加学科竞赛的机会,一个月时间,他整理好比赛材料,提交作品参赛,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专业性的竞赛。

此时兼顾着辩论与记者工作的饶纯洁,顾不上自己有没有余力,投入到了比赛中去。“竞赛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我也想让自己的简历上能够多一些荣誉。”

饶纯洁的学弟、机械学院17级赵驰见证了饶纯洁一年多的经历和成绩,他评价饶纯洁说:“很多人做事情可能会顾此失彼,但是他不会,因为他一直是一个心中有数的人。”

“挤时间!”在学习之余,同时完成几个方面的工作的秘诀在饶纯洁三个字的简短回答中被揭开。

“大二时训练学弟学妹们还是挺忙的。”在饶纯洁看来,院辩论队是一个很合拍、很团结的集体,这样一份情怀让他选择继续留在辩论队,担任了副领队。

也是那个时候,饶纯洁刚刚加入校报一个月,晚上忙辩论队,白天就抽点时间去跟活动、写稿子。同一时间,学科竞赛也正拔锚起航,需要时间来熟悉,还需要兼顾学习。

“吃饭的时候,下课的时候,我都会拿着手机打字。有时候走在路上也会在脑袋里把新闻稿的结构和词句构思好。而在晚上去辩论队训练时,自己也会带着电脑,在队员们讨论时,抽空写稿。”

几乎每天晚上,饶纯洁都需要忙碌到熄灯才洗漱。“如果是做一件喜欢的事,很容易就忘记了时间,有时候会觉得熄灯怎么这么快。”

“嘴上抱怨几句,身体还是很诚实地去完成了。”饶纯洁说,“无论是打辩论、做记者还是参加竞赛,都是兴趣所在,而为自己所喜爱的事情忙碌,身体会疲惫,但心不会累。”

长期高强度的忙碌下,饶纯洁找到了三者的共性:逻辑。

“辩论里面对一件事的论证和说明其实和新闻写作有共通,这让我写新闻稿更加得心应手了,把握新闻点和新闻稿中心的能力也变强了,写起来会更快一点,这还为我写竞赛的作品报告打下基础。”饶纯洁总结说。

辩论就像是过河,要想办法搭一座桥过去,而论点、论据和逻辑链就关乎桥的质量,桥会不会塌就看逻辑链是否足够清晰,论据是否有理有据;写新闻就像建房子,先构思好框架,接着把内容按照逻辑填上;比赛应用报告,也是一样的道理,框架、逻辑、内容都缺一不可。

回忆起大一大二的大学生活,饶纯洁看着自己电脑文件里好几十篇新闻稿件,抽屉的“优秀辩手”的奖状和好几本竞赛获奖证书,觉得收获满满,却又看向了更高更远的天地。

去年夏天,饶纯洁跟着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去乡下做实践并负责新闻报道工作,每天实践的内容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篇篇精彩的新闻报道,在中国青年网、黄冈日报、长江网等媒体上,他都有上稿。8月,他又联系了随州日报,在家乡的报社实习了一个月,接触了不同类型和领域的新闻,积累了许多写稿的经验。

寒假里,饶纯洁找好队友,在其他同学回家过年时,留校参加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从人和大学生公寓搬进校内集中住宿,生活不尽方便的情况下,他坚持了下来,小年夜里九点半,他才坐火车到家。近日,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结果出炉,饶纯洁的团队获得了国际三等奖。“其实还是有点失望,但是毕竟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也很满足了。”饶纯洁说。

前不久,他又报名了武汉马拉松大学生记者团文字记者,并从1000多人中成功入选。活动期间,他在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发表了相关报道。在活动结束后,他不仅获评优秀大学生记者,还被挑选为优秀大学生记者代表,接受官方采访。

近期,“一汽丰田杯”第二届工业工程与精益管理创新大赛初赛名单公布,全校仅有饶纯洁的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

“在未来,我想走上新闻记者的职业道路。”摩挲着手里的采访本,饶纯洁满怀期望地说,“最喜欢的还是去采访不同的人,去听、去讲述不一样的故事。”

上一条:【科研路上6】胡康:接地气搞科研 下一条:【科研一线】伍世虔:给机器装上智慧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