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郝磊)11月10日,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潘毅,受邀走进我校黄家湖校区教52302报告厅,带来一场聚焦“定日6.8级地震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城市建设学院副院长杨曌主持,百余名师生到场参与交流。

开场环节,杨曌首先介绍了潘毅在抗震工程领域的深耕经历——从区域建筑抗震研究到实地灾害调研,其成果在川藏等多地震区的建筑安全实践中均有应用。报告中,潘毅结合今年定日地震后的实地考察一手资料,对西藏地区的建筑特点以及地理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针对地方建筑结构特点与人文特色,提出应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基础上优化抗震改造方案。互动环节,师生围绕“关于抗震技术难点”“专业未来研究方向”等问题展开提问,潘毅结合调研中遇到的实际案例逐一回应,现场研讨氛围热烈。
此次讲座搭建起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让大家能直观感受到村镇建筑抗震的现实意义,更从“传统风貌保护与抗震改造兼顾”的思路中获得启发,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人文需求之间的紧密关联,也让同学们更加注重把学术研究扎根于实际需求,为灾害防护领域贡献力量。
报告人简介:
潘毅,教授、博士生导师,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毕业于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结构工程的抗震与加固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减灾委专家委核心成员、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副理事长、四川省住建厅抗震防灾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省建设科技协会副会长。参加了汶川地震(2008)、芦山地震(2013)、尼泊尔地震(2015)、长宁地震(2019)、泸县地震(2021)、芦山地震(2022)、马尔康地震(2022)、泸定地震(2022)、积石山地震(2023)、定日地震(2025)等多次国内外强震的抗震救灾和科学调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和软件著作权5项,参编抗震技术标准10余部。2019年入选全国建筑结构行业杰出青年,2020年获住建部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获中铁科学技术一等奖,2022年和2023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2024年入选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