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武科大 >> 正文

光明日报:26岁独臂博士火了!

作者:编辑: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11-07浏览次数:

3岁那年,袁鑫跟着母亲去路对面的马桥河洗衣服,母亲前面走,袁鑫后面跟,走到马路中央一辆农用货车疾驰而来,母亲扭头再看袁鑫时,他已经被碾压在车底,全身是血。

辗转三家医院救治五个月,最终以截肢右臂保住了性命。抢救时,有亲戚劝母亲,“别救了,救了也是废人”。母亲说:“借钱欠债也要救。”

如今,“独臂少年”袁鑫26岁,一路从本科读到了博士,7年时间他靠单手敲代码获奖30余项。亲戚们再提起袁鑫,夸他是“袁家骄子”。

袁鑫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一张风景照——茂密的森林里,一束光强韧地穿透树叶照耀在树干上;他的相册收藏夹里还有一张他舍不得删的存图——一只小蚂蚁站上巨石托举一根树干迎着太阳而立。“如果我抱怨命运,那我只能潦潦草草走过这一生,但人生总有人要赢,为什么不能是我?”

1 母亲教他学会左手写字

23年前的那场车祸,袁鑫再提起会淡淡笑着说那是命运开的一个“黑色玩笑”,但在母亲心里那是永远绕不过的坎。

11月2日,记者在袁鑫老家湖北咸宁见到了他的父母,袁鑫母亲方园穿着在酒店打工时的工作服;父亲袁义全长年在外打零工,皮肤黝黑、身材干瘦,这对父母是儿子袁鑫永不放弃的精神支柱。

母亲方园告诉记者,袁鑫出院后她没有急着把袁鑫送到幼儿园,而是把他留在家里,自己教他用左手写字。一开始写不好,母亲就握着他的手一笔一画地教,每写完一面纸妈妈都会想办法鼓励他。

母亲方园只有小学学历,识的字也不多,但她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朴素道理。母亲总是鼓励袁鑫,是金子总会发光,不管是一只胳膊还是两只胳膊。

袁鑫父亲的初心更简单,他告诉袁鑫,“健全的人留在村里还能干个体力活,你不行,你少了一只胳膊,体力活你干不了,你更要走出乡村,靠脑力吃饭”。

从小学到初中,袁鑫的成绩位居班级前三,到了高中稳居班级前十。

弟弟袁威小袁鑫5岁,在弟弟的印象里哥哥永远都在学习,家里的一整面墙贴满了哥哥的奖状。

但袁鑫再努力,好像还是摆脱不了自己身体在同龄人眼中的差异。小学时,学校的孩子给袁鑫起外号,喊他“杨过”“独臂”“断手”。他一个人走在路上,会忽然冒出一群同龄人把他围住,指着他大笑,“就是他,少了一只胳膊”。

袁鑫委屈,这样的嘲笑让他怀疑自己刻苦的意义。母亲劝他:“人有一百种活法,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

升入中学后,同学和老师的关心让袁鑫感受到了温暖。高中时,班主任帮他申请了学校奖学金,另外还每个月自掏腰包给他100元伙食费。

2 读大学前连电脑都没摸过

十年寒窗,袁鑫迎来了高考。高考第一天,疼爱他的外婆不幸去世,直到考完最后一门,亲戚才把袁鑫接到外婆家。报考志愿时,袁鑫想学医,“能救更多像外婆这样的病人”,但现实提醒他,“你少了一只手,连手术也做不了”。

再三考虑后,袁鑫将医学专业换成了计算机,考取了武汉科技大学。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是煎熬的,在那半个月时间里,他一天家门都没出,守在家里等消息。录取通知书送达那天,袁鑫背着父母躲在房间哭了一场。

走进大学校园,新的困难接踵而至。报考计算机专业前他连电脑都没摸过,更别说打字和写代码。不会打字,他就泡图书馆机房,苦练3个月,敲字速度终于赶上了同学。学习编程后,袁鑫又陷困境:他只有一只手,编写代码的效率只有别的同学一半,C语言考试只能勉强及格。

“我是不是不适合计算机专业?”他和一位专业老师交流,老师告诉他:“做计算机这行,思想最重要。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发展,那就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学期下来,袁鑫的成绩稳步提升,C++考试取得了94分。

但最难克服的还是实验课,别的同学拆分线路,两只手轻松搞定。他不行,他要反复摸索,用中指将接头一端抵在手掌,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另一端将连接线拨开。舍友说袁鑫把大学过成了高三,袁鑫说:“我比别人慢,总有事情忙不完,只能加班做。”

3 大四时获得硕博连读资格

大一下学期,袁鑫注意到键盘按键长时间不用会沾上很多灰尘,导致键盘按键失灵、使用寿命下降。为防止灰尘堵塞按键,他想到将键盘按键整体收到键盘内部,达到保养键盘的目的。

基于这个想法,袁鑫迈出了申请专利的第一步。查资料、询问老师、写专利申请书,大半年时间里袁鑫像着魔一样天天泡在图书馆,这项实用新型专利于2015年10月授权。

大二下学期,袁鑫进入学院陈姚节老师的实验室,开始接触项目和科研。2017年至2019年,袁鑫连续参加两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

大四那年,袁鑫成功保研,获得了硕博连读资格。7年里,他荣获各类奖项30余项。

“即使是正常的学生,也难有如此高的成就。”袁鑫的本科辅导员李柯诺记得,大一上学期,学院从外面邀请了一位专业老师为学生培训专利撰写和申请,培训面向全院学生,但只有袁鑫一个人听进去了。讲座结束后,袁鑫又与老师主动联系,咨询专利申请问题。半年后,他的第一个专利申请获批。

博士生导师徐新谈起袁鑫时说:“他来得永远比你早,走得比你晚。”导师好奇袁鑫几点到实验室,“最早五点多就到了”。徐新有些惊讶,但一想到他大年三十都还在实验室,又不觉得奇怪了。

4 母亲:儿子有多难,我知道

让徐新佩服的还有袁鑫的精益求精。今年7月,袁鑫向SCI期刊投稿了一篇论文;9月份,杂志反馈了修改意见;直到11月4日截稿的最后一天,袁鑫还在修改。

徐新说,袁鑫修改后的论文早就可以定稿,但他总觉得能再完善。改后的稿件提交后,袁鑫告诉导师,原本14页的正文改后增加了6页。

采访那天,袁鑫的实验室师妹汪诗琴提到,如果不是记者采访,她已经忘记师兄是一名残疾人。“他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项目进度比我们快,实验室操心的事比我们多。谁找他帮忙,他都乐意。”

汪诗琴是一名今年入学的博士生,她在本科阶段已经发表了两篇SCI论文。汪诗琴说,如果没有袁鑫帮忙,她不会如此顺利走上科研道路。

大二那年,汪诗琴加入学校的人工智能协会,袁鑫是协会会长,他带着汪诗琴探索科研项目。她在大三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就被SCI录用。汪诗琴记得,撰写论文的那段时间,袁鑫从论文结构到注意事项事无巨细地指导她。“我的论文前后改了8遍,师兄帮我看了8遍,逐字逐句帮我审。”

徐新常常感叹,在这个实验室,袁鑫是掏心窝地帮大家。袁鑫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上大学后,袁鑫跟着老师全国各地参加比赛,每每获奖他都会在家族微信群报喜,家里的亲戚给他点赞,夸他是“袁家骄子”。母亲看着手机消息笑出了眼泪,她高兴更心疼,她说:“鑫鑫少了一只胳膊,需要付出比普通人多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能有这样的成绩。他有多难,我知道。”

网友:这才是青年榜样!逆流勇进,逆风翻盘

太不简单!点赞为“独臂博士”加油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M0MzQ4MQ==&mid=2654705736&idx=1&sn=50b81215c1c6d53c7b3013fe9c265885&chksm=bd1441de8a63c8c814adfeb913b759f0241ac17ec5693704f241f3c711fc3538674944dbcdc4&mpshare=1&scene=23&srcid=1107qkMJ9VNh2HR4yiROx5qp&sharer_sharetime=1636353935044&sharer_shareid=e5c2bb38cae22d1c59f09cfc27736145#rd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72514

上一条:人民网:袁鑫,了不起! 下一条:人民网:26岁“独臂”博士7年斩获30余奖项 用科研播撒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