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何顺瑞 许郅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7月13日下午,我院“淬火青春” 社会实践团赴大冶市刘小红刺绣馆,探寻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冶刺绣的传承创新之路。
“大冶刺绣是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中心,流行于鄂东南地区的民间绣活,广泛用于民俗、儿童、戏剧等用品。”刘小红刺绣馆工作人员周旖妮介绍了大冶刺绣的基本情况,包括材料、工具、绣法、应用场景等,并通过具体作品向实践团成员展示技法技巧和独特魅力。
周旖妮向实践团展示了我国首个翱翔太空的非遗刺绣作品的绣作“星云之梦”。该绣作搭乘神舟十一号遨游太空,用宇航特制面料与独创针法完成,是大冶刺绣非遗技艺的大胆 “破界”,也是传统工艺拥抱时代前沿的范例。团队成员朱云慧惊叹道:“绣作以星云构成 “60”字样寓意中国航天一甲子周年,旋转的星云像太极阴阳交汇,将传统文化带入太空,又美又有深意!”
绣架前,实践团成员李子俊、明莉在绣娘的指导下捻针引线,指尖小心翼翼地绕出颗粒状纹样,体验“双面打籽绣”的精妙。“这是我们的特有针法,一定要注意手法的力度和松紧度。”现场教学的绣娘说:“双面打籽绣是创新针法,也就是背面和正面绣出来是一模一样的。”
“这么好的刺绣技艺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呢?”面对李子俊的提问,周旖妮向实践团介绍道,大冶市委、市政府支持刘小红打造“大冶小红绣娘”劳务品牌,成立手工技能培训学校,以订单式教学模式开班授课,免费帮助乡村妇女、残障人士等掌握刺绣技能,累计培训学员1万多人,把 “指尖技艺” 变成 “指尖经济”,解决了非遗传承 “人荒” 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大冶小红绣娘”在2022年入选湖北省重点劳务品牌库。
实践团成员周欣童感慨道:“看到代表传统文化的大冶刺绣‘星云之梦’与‘小红绣’迸发出蓬勃生机,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周家欣表示:“大冶刺绣‘破界’为我们带来启示。作为冶能学院的学生,我们要抓住冶金与能源等方面机遇,不怕困难、坚持实践、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