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新闻 >> 正文

【人工智能学院】扎染晕染非遗韵 实践培育少年情

作者:刘伟 朱明雷编辑:姜永鸿发布时间:2025-07-17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刘伟 朱明雷)7月15日上午,我院“智绘芯途”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刘伟、朱明雷赴悦达社区“暑期课堂”爱心托管班,与湖北经济学院学生张松涛、陈忆娜协同开展“萤萤星光,筑梦远航:劳育匠心成长营”主题课堂,旨在借扎染非遗技术让青少年在实操中感受传统技艺,实现劳动体验与文化传承融合,在青少年心中播下非遗传承种子。

“哇,好漂亮呀!”“这是怎么做到的?”看着多媒体上呈现出的各式各样的扎染图案,托管班学生发出阵阵惊叹。顺着学生们的兴趣,张松涛介绍道,扎染以棉、麻等天然织物为载体,通过扎、缝、缚、缀、夹等手法处理后染色,形成独特的蓝白花纹。这种技艺承载着民族的生活智慧与审美情趣,传承它不仅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更是对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续,能让后人知晓先辈在物质与精神创造上的探索。

在动手实操环节,张松涛一边示范一边向学生们介绍“长条形捆扎法”“中心捆扎法”“三角形捆扎法”等扎染方法。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桌上的白布和橡皮筋,有的对着示范图反复比量,有的手指捏着布角尝试折叠,还有的用橡皮筋在布上绕圈打结,不时因力度不均让橡皮筋松脱。朱明雷走到学生中间,俯身观察后,伸手轻扶布料边缘,示范如何将布折成规整的长条,再手把手教他们用橡皮筋在不同位置缠绕固定,提醒道:“扎橡皮筋时力道要匀,结要扎紧才不会染色不均。”另一边,刘伟在染缸旁摆放好手套和剪刀,接过学生们捆扎好的布料,逐一浸入染料中,并用手翻动确保布料充分着色。待静置片刻后,刘伟将布料取出,用剪刀小心剪开橡皮筋,随着布面逐渐展开,蓝白相间的花纹慢慢显现,引得周围学生纷纷探头观看。

据悉,扎染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秦汉时期,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课堂将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结合,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魅力。朱明雷表示,看到孩子们对扎染的热情,更觉传承非遗需从青少年抓起,这样才能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

下一条:【理学院】趣讲成语故事 传承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