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詹采蕊)7月17日,我部“钢魂铸梦”实践团赴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武钢有限)开展实地研学。此次活动通过组织参观企业核心生产区域,帮助实践团成员了解钢铁工业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生产的转型历程及行业前沿技术应用现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团首先抵达武钢一号高炉旧址。据讲解员介绍,一号高炉也称为“功勋炉”,它承载着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早期记忆,也是历代国家领导人前往视察的地方。通过现场讲解与史料展示,实践团成员系统了解了高炉的结构原理及历史贡献。实践团成员曹欣彤感叹道:“斑驳的炉体、珍贵的历史照片,直观呈现了老一辈钢铁建设者的奋斗历程。”
实践团随后走进武钢5G智能炼钢控制室。依托远程操控平台,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控上千度高温炉的运行状态,精准调节生产参数。数字化界面取代了传统人工操作,实现从投料到温控的多环节闭环管理。实践团带队教师宋永娟认为,此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直观感受钢铁工业的技术迭代与行业价值。
在1580热轧车间,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察钢铁轧制全过程。通红的钢坯在高温轧机间快速穿梭,经多道工序最终形成纤薄钢带,讲解员现场介绍了热轧工艺的技术要点。热轧厂内的高温操作环境也让实践团成员不禁崇敬,在机械化智能化没有到来之前,老一辈工人在钢铁厂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实践团成员刘子丞分享感受:“通过实地参观,我对钢铁材料塑性变形原理及其工程应用的理解确实更为深入,也对为我国钢铁事业默默奉献的工人产生了更崇高的敬意。”
实践团带队教师叶显伟对此行作出总结,他指出:“此次武钢之行,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改变了对传统钢铁企业的认知,更增强了其投身新材料研发与钢铁技术创新的动力。未来,学部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拓展实地教学、联合科研等形式,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