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何顺瑞)7月24日下午,我院“淬火青春”暑假社会实践团走进大冶佛盛堂、艺缘堂等木雕工艺场,实地探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木雕的传承密码与创新路径。
在佛盛堂,工作人员丁佳带领实践团依次参观佛像展厅、木雕生产车间及综合艺术展厅。“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木雕生产中心,我们既守着大冶木雕的老底子,又学了铜雕、石雕等其他传统雕刻的特点。”丁佳指着一件“蚕破茧”的现代金属铸造制品介绍,这是与湖北美术学院合作的跨界作品,旁边陈列的仿古门窗与浮雕摆件,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
展厅内,一尊老僧木雕端坐如钟,神态平和如真人。“这细节让我梦回初中《核舟记》里的精妙技艺!”实践团成员李子俊惊叹道。据了解,湖北美术学院与该场共建的产学研教学实习基地,正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发现传统木雕正焕发新活力。佛盛堂推出的“喵有型”子品牌,将萌猫元素融入木雕,截至其目前开发的餐具销量已破5000件;“山舍”品牌,则专注于将木雕艺术糅合自然美学设计,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文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海外。“没想到‘老手艺’能做出这么潮的日用品。”实践团成员周欣童翻看着线上店铺评价说。
“这些木材会不会破坏生态?”面对实践团成员朱芸慧的疑问,丁佳解释道:“我们坚持‘砍一棵树,种两棵树’原则,还用上了数控雕刻技术以及3D打印,通过精准加工有效降低木材损耗率。”我院2024级辅导员周家欣表示:“注重环保和效益兼顾的思路,对我们冶金、能源行业很有启发。”
从栩栩如生的传统佛像到萌态可掬的猫咪餐具,从古朴门窗到铸造艺术,实践团成员周子杰表示:“大冶木雕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在传承千年技艺的同时,书写着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