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梦载星河”暑期社会实践队支教活动圆满结束

作者:周文君编辑:周同江发布时间:2025-07-27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周文君)7月25日,我院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香口乡“梦载星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圆满收官。自7月5日起,在为期3周的暑期支教活动里,我院实践队为香口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了“四大学堂”以及温暖与陪伴。自2018年启动以来,实践队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当地双职工家庭儿童总数超过1500名。

据悉,我院“梦载星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025年成功入选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及湖北省“‘爱心托管班’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同时还参与了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25年湖北省“青春手绘·美丽乡村”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同时承接国家级与省级“七彩假期”相关项目的实践团队。

趣味课程让孩子们暑期有好“趣”处

实践队以“四大学堂”助力乡村儿童成长。“桑梓学堂”以双语形式开设英语、国学、文体等课程,还面向留守流动儿童开展非遗、体育、科普等活动;“薪火学堂”通过红色电影观看、故事剧本改编及演出传递红色精神;“暖心学堂”侧重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连接;“春晖学堂”开设安全教育、环保实践及“AI赋能课”。2025年起,实践队在原有双语国学、红色教育基础上,新增环境保护、AI素养与网络安全课程。

回顾三周时光,实践队队员们为孩子们精心设计每一堂趣味课程:非遗课堂上,实践队队员黄素菲带领孩子们用黏土制作立体甲骨文字,直观感受古老文字的魅力;低碳环保课上,实践队队员蔡花雨指导孩子们根据关键词以绘画形式传递环保主题,同时集体创作了“环保承诺树”,将绿色宣言写在树叶形卡片上,粘贴形成枝繁叶茂的“生命之树”;文体课上,实践队队长刘烁利用手工制作VR眼镜让学生们切身感受科技与文化的碰撞。

红色课堂中,实践队队员任珂熠利用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媒介,融入地理知识,为孩子们带来“三大精神”主题教育课;双语基础课上,实践队队员唐怡倩以趣味歌曲和视频“打开”课堂,通过互动练习和小组展示帮助学生们大胆开口,提高信心;普通话推广课上,刘烁设置“普通话挑战赛”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形式;心理健康课上,实践队队员颜定康从孩子们的日常出发,通过“写信”“倾诉”等形式教会孩子们自尊、自爱;网络信息课上,实践队队员刘亦翚利用视频、漫画等形式提起孩子们的兴趣,告诉他们如何在网络时代辨别信息真伪。

这支教师团队的“真实心声”

担任桑梓六班双语基础课教师,兼备课组组长的杨娜凭借着对教育的热爱,毅然肩负起排课表、监督教学工作、备课等多项职责。“面对学生基础水平不一的情况,我们会采取集体备课和个性化辅导(根据不同年级备课内容有所调整)相结合。”她表示,她一直推行用“鼓励式教学”和“积分奖励机制”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对错,重要的是培养勇气与积极性。”

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个男生调皮吵闹但上课积极互动,杨娜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将男孩的位置调到前排,她说:“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容易受环境影响,我看得出来他是真心想学,吵闹只是表象。”在课堂上,杨娜与这位男生积极互动,在杨娜的不断鼓励下,他从自卑到渐渐自信起来。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需要被人激发出来。”杨娜说,她在课堂上会分享自己去其他城市的感受,鼓励孩子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在告别时特别教导学生区分“上学”与“读书”的概念,对女生群体强调自尊自爱,并引用歌词“the best people in life are free寄语学生追求心灵自由。

颜定康作为桑梓四班班主任,兼任四班、六班心理健康课老师,她和孩子们“玩”成一片,课堂上氛围轻松,师生之间彼此尊重,下课后日常的关心问候、烦恼倾诉、娱乐活动满满。“我一直在以身自责,一日三餐都吃,也希望孩子们能够身体健康。”颜定康说,平时不爱吃早饭的孩子,在她的鼓励下也养成吃早饭的习惯,向老师汇报情况。

在和孩子们频繁互动后,颜定康也学会了“郧西方言”,和孩子们建立深厚的情谊。“比起学业进步,我更希望他们能够身体健康,快快乐乐的长大。”她说,告别时,桑梓四班孩子们在黑板上写满祝福,将颜定康抱作一团,用眼泪和言语表达不舍:“老师,明年还能来看我们吗?”“老师,我可以天天给你打电话吗?”等等。颜定康将孩子们的作业一并打包带走,当作思念的载体。

“支教是温暖的双向奔赴,我已见过了最美的星星,在孩子们澄澈的眼底。我会记得每一个孩子,他们的笑脸,他们爱笑的眼睛。”颜定康诠释着支教的意义,她将孩子们送给她的祝福语作品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这段支教经历,也让她未来进入教师行业多了一份信心。

刘力嘉作为桑梓一班的班主任,兼任一、二班的红色课程教师,她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孩子们无法被压抑的活泼好动的天性,从最初的和蔼温柔到渐渐的严肃认真,刘力嘉让一班的孩子们慢慢“服帖”起来。“其实孩子们都很可爱,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我不得不严肃起来。”她回忆,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个男孩课堂上调皮捣蛋,但是到了告别的时候,他带了一大袋零食给一班的三位班主任,这份细心感染着刘力嘉。“孩子们最可贵的是身上的纯真,希望他们能够一直保存着”她说。

黄素菲承担的课程是非遗课程,在手工实践环节,孩子们常常有着自己的想法,黄素菲表示,她告诉孩子们,每个作品都独一无二,也不应该由任何标准去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教给孩子们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因为他们每个人在我这里都是很棒的、独一无二的。”黄素菲说,在最后一节课后,孩子们在黑板上写满了各位任课老师的名字,同时点缀上各式各样的暖心祝福语,“但是我就破防了,一下子就哭出来。其实很多孩子都很细心,他们的纯粹、可爱打动着我。”

实践队指导老师姜超表示,通过教学实践,支教队员们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增强,学会灵活应对课堂突发情况。在支教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了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提升了同理心和耐心,情感更加细腻。同时,深入基层教育环境,他们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价值观更加务实,部分人甚至因此调整职业规划,投身教育或公益事业。

“未来,我们计划深化课程设计,打造‘AI+国学+双语’整合型教学方案,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远程支持的可能性。同时,希望将项目推广至更多乡村学校,形成‘多点分布、区域联动’的服务格局。”刘烁说,在高校层面,实践队将申请国家级、省级重点青年实践项目,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典范。

上一条:【冶金与能源学院】童声绘就成长路 青春浇灌希望花 下一条:【医学部】学子躬身访先锋 药途明志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