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罗洋 王心媛)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子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需求,10月26日,由我校Java俱乐部主办、字节跳动“扣子空间”平台赞助的“AI工具使用速成/通用讲座”在13106举办。本次讲座由Java俱乐部现任会长王宇彬统筹组织,俱乐部前任会长杜睿担任主讲人,通过“零门槛入门+实战技巧传授”的形式,为学子搭建AI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的平台。
针对学生普遍困惑的“AI幻觉”“指令遵循”等问题,杜睿结合DeepSeek-OCR模型实例,详解 LLM 训练(预训练、指令微调)与推理阶段的差异,并用表格对比GPT4、Llama 3、Deepseek-R1等主流模型的EOS Token功能,揭示“为什么AI能识别问答场景”的技术原理。
本次讲座内容结合学生学习需求,集中原理部分,以四大核心模块进行讲解:一是解读大型语言模型和“文字接龙”底层逻辑,结合实例分析AI的能力边界与局限性;二是聚焦高效提示词,通过“辅助论文理论理解”等案例,教学如何通过精准输入“需求”指令来提升AI输出质量;三是探究“智能体”与AI IDE应用,以manus、Kimi等智能体为例,演示AI如何自动完成数据整理、重复性代码编写、自主调动网页等任务,助力学生减少机械性工作、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提出了对智能体使用时数据泄露的担忧;四是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特色,从行业前沿视角解读大模型对软件开发领域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编程基础+AI工具”的融合优势明确专业能力提升方向。
在互动交流环节,杜睿抛出“使用工具一定提高效率吗?”这一问题,引出“死亡互联网理论”——该理论指出,若大量内容由工具生成,缺乏真实的人类思想注入,最终导致信息价值衰减。他以AI生成文章为例,说明若仅依赖AI产出可能因内容缺乏独特性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影响信息传播质量。
据悉,此次讲座既是我校社团育人功能的生动体现,也是推进“科技赋能教育”的具体举措,我校将继续助力学生提升数字化素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