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曹韩弋 杨正宁 王雅楠 史颖蕊 记者周同江)“歌声未歇,笑意仍在,不舍已悄然漫上心头”, 我校承办的“汉语桥”魅力方块字爱尔兰来华体验营闭营仪式,于近日在黄家湖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本次仪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荆红主持,项目组全体成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代表、舞蹈协会成员、数字人文与新媒体微专业学生代表参与。

爱尔兰来华体验营来中国前,我校精心规划了北京、武汉两大目的地行程。抵达武汉前,营员们已在北京踏上长城,在蜿蜒的城墙间触摸中华文明的雄伟轮廓;走访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在专业交流中感受国际中文教育的蓬勃力量。
转赴武汉后,又沉浸式体验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营员们踏步于我校校史馆、校美术馆,从我校发展脉络中窥见武汉百年历史风华;走进湖北省博物馆与吉香馆,触摸荆楚文化的深厚积淀;漫步水果湖街区,直观感受武汉的城市活力。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为营员们拓宽了文化视野,更为闭营仪式的圆满举办奠定了基础。


从京华风韵到楚地风情,这场以语言为媒、以文化为桥的跨国之约,不仅让爱尔兰青年沉浸式触摸中国的古今脉络,更展示出我校在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助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责任与担当。
闭营仪式上,张荆红发表中英双语致辞,并表示期待成员们下次再来。魏敏副教授发言总结道:“此次活动既是提升爱尔兰营员中文水平的实践平台,更是连接中爱两国友好情谊的重要桥梁。”
爱尔兰营员Fadak Shaia和Cayleigh Marquez用流利的中文表达了对我校与武汉的喜爱,盛赞中国的快速发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一学生周钰强动情发言道:“这次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外国友人,与爱尔兰伙伴们朝夕相处的这段时光,将会是我大学生活中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随后,我校舞蹈协会带来街舞表演《最后的庆典》,极具创意地将中国古典舞的转体、手势等元素融入现代舞步。兼具中华韵味的时尚街舞,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表达与创新活力,点燃起全场欢呼声。最后,爱尔兰交流团成员献上精彩集体舞,表演尾声,营员们热情邀请我校学生携手共舞,以肢体语言打破语言壁垒,以欢声笑语跨越文化隔阂。
这段短暂的时光有着许多难忘的瞬间,中文课堂上,老师们巧妙运用汉雅国际智慧云平台上的《长城汉语》融媒体资源,将语言学习置于真实情境之中。学生们在生动的课本剧视频语境中理解表达,在角色扮演中勇敢开口,在智能生成的互动游戏中巩固所学、积极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体验营特别融入“汉字与楚国礼乐”主题体验,武汉站的编钟壁画成为文化打卡点,营员们在观赏中感受汉字的形义之美与楚国礼乐的庄重典雅,深入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的一堂音乐课,更成为此次交流中令人动容的片段。课堂上,老师带着中外学生学唱中国经典民歌《茉莉花》。刚唱到副歌,不知是谁先跟着旋律挪动脚步,中外学生便自发围拢成圈,同声合唱。熟悉的旋律像一缕春风,瞬间消融了陌生感,欢声笑语充盈整个教室。

下课铃声响起时,大家仍沉浸在音乐氛围中不舍离去。一名中国学生眼里满怀期待问道:“你们知道泰勒·斯威夫特吗?” 爱尔兰学生瞬间沸腾回应,双方默契合唱多首热门金曲。随后,中国学生取出琵琶等传统乐器现场演绎,东方雅韵与西方流行旋律交织共鸣,在即兴互动中碰撞出跨越国界的美妙火花,定格下文化交融的温暖瞬间。

活动结束后,爱尔兰体验营带队老师莉星接受采访,分享了在华体验与汉语教学经验。深耕汉语教学多年的莉星老师表示,武汉是她感知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热干面、小笼包等特色美食带来直观的味觉体验,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景观,都加深了她对汉语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她表示,未来将继续以自身为纽带,把在华的真实体验转化为文化交流的动力,助力汉语语言文化在爱尔兰继续落地生根,推动中爱民间友好情谊持续升温。
“这次体验营简直太棒了!武汉科技大学给予我们的体验,实在令人难忘!…… 我们打心底里赞赏这次体验营!也由衷感谢武科大,她给学生们带来的影响,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这是爱尔兰方面发来的反馈,字里行间满是营员们的真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