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与9位青年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作者:人事处编辑: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7-12-14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 12月14日上午,学校在青山校区主楼1610会议室隆重举行签约聘任仪式。材料与冶金学院孙科、王强、黄亮,化学与化工学院彭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朱子奇,理学院张弦,医学院孙小明,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张明,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姚凯9位博士受聘。

校长倪红卫分别与9位博士签订聘任合同并颁发聘书。副校长陈奎生、楚天学子所在学院党政负责人出席聘任仪式。仪式由人事处处长幸福堂主持。

9位青年教师纷纷对学校、学院的培养和关心表达了感谢,结合各自教学、科研情况分享了体会,并表示将会珍惜荣誉,肩扛使命,努力拼搏,为学校创建“双一流”做出更大贡献。

校长倪红卫简要介绍了我校近年来人才工作成绩,并对受聘教师表示衷心祝贺,期望将自身的前途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以受聘为新的起点,立足各自的研究领域,争取在国家级科研项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新突破。

副校长陈奎生指出,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尽力为人才引进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求人事处和相关学院今后要提供人财物的保障,做好协调服务。

各学院负责人也相继表态,将全力提供支持,分工协作,做好各项服务,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人事处)

附:

1.材料与冶金学院孙科,本硕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和博后于香港理工大学(院系专业排名世界前列)从事研究工作。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香港政府项目等多个,作为导师委派项目组长2次;发表SCI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主办一国际研究生会议。

自受聘武科大以来,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参加省部级项目1项,在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一区,IF5=9.12)等国际著名期刊录用/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一区3篇),获邀共同主持”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分会场。教学方面指导本科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1篇、录用中科院主办的期刊论文1篇。

2.材料与冶金学院王强, 材料与冶金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东北大学,主要从事冶金过程数学模型化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的研究。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和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资助。合作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等国际权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9篇(2017年ESI高被引论文1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得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计划资助、中国有色金属科技论文一等奖、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青年优秀论文奖、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等奖励。

3.材料与冶金学院黄亮,本硕博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从事研究助理工作,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美国怀俄明大学化工系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开展研究工作,于2016年8月学成回国入职武汉科技大学。

曾参与美国空气化学品公司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已在ACS Catalysis,Applied Energy,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目前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自入职以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

4.化学与化工学院彭娜,2011年6月于武汉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工作,期间被派往日本京都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进行博士后,2017年4月入职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的改造、组装及功能载体和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其在农、林、医卫领域应用的研究工作。主持广州市科技项目和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培育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共8项。已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S Sustain. Chem. Eng., Polymer, Carbohydrate Polymers,Biomaterials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6篇。获批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朱子奇,2011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其后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前往悉尼科技大学量子计算及智能系统中心(合作导师IEEE Fellow 陶大程教授)和澳门大学科技学院(合作导师IEEE Fellow 陈俊龙教授)访学。

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先后参与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IEEE Trans. TNNLS,IEEE Trans. CAS, Pattern Recognition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收录14篇,并申报多项发明专利。

6.理学院张弦,本科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就读于武汉大学,2010年由“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世界排名97位)知名院士团队攻读博士学位,于2015年12月回国入职武汉科技大学。

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机理,主要参与欧盟基金及欧洲铜协会基金项目两项,曾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大会做口头报告并担任分会场主席,近年来在 Corrosion Science等学科权威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一区论文3篇。目前为武汉科技大学国际钢铁研究院腐蚀与疲劳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要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

7.医学院孙小明,2015年获武汉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Brown Cancer 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5月回国入职武汉科技大学。

曾参与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计划、美国癌症协会研究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6篇,获得授权专利4项。曾入选武汉大学“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博士研究生,历经基础医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跨学科培养,研究成果结合了医学的理论和化学的方法,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化学类杂志JACS(IF: 13.858)上发表。目前,作为骨干成员在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感染免疫与肿瘤微环境重点实验室工作。

8.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张明,本硕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被“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世界排行前50)攻读博士学位,于2016年9月学成回国入职武汉科技大学。

曾主研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工业合作项目(ARC Linkage Project)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 1篇入选《煤炭学报》“2014年度影响力优秀学术论文”,受邀参加2015年在南非举行的国际浮选大会(Flotation '15)。目前,作为骨干成员顺利完成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我校首个) ,并获批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省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各一项。

9.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姚凯,本科与硕士分别毕业于湖北大学与武汉大学,2006年,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赴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7年6月回国入职武汉科技大学。

在香港与美国从事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承担多项香港研究资助局(Research Grant Council)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基金项目,发表论文16篇,包括Top级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 PNAS, Cell Reports等,为Oncotarget,Endocrine,PLoS One等二十多个国际学术杂志审稿人,受邀在美国生殖生物学年会,耶鲁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等机构做专题报告。目前,在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开展神经生物学研究,以中枢神经系统为对象,探索运用神经干细胞和病毒基因转导技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方案。

上一条:省驻农村工作队考核组到我校精准扶贫驻点村开展年终考核 下一条:我校27件新闻作品获全国和湖北省高校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