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教授的课堂1】 “刘氏表情包”激活理学课堂

作者:谢晓丽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01浏览次数:

开栏语:

去年末,北大新任校长林建华呼吁:著名教授要以给本科生上课为荣。今年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高校教师要立足岗位,不断创新。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各行各业都要有“工匠精神”。

高校教师站稳三尺讲台再次成为时代的呼唤。教师当身负责任感、心怀荣耀感,把外在压力、内在动力“二力合一”;教师当有匠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好地激发师生双方的创造力。

本网今日起,推出“教授的课堂”专栏,展示一批喜欢教、教得好的教授、副教授的精彩课堂,报道武科大教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走心故事。

刘宏玉,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材料科学基础》《工程材料》《金属材料学》课程的主讲教师。

“刘氏表情包”激活理学课堂

记者 谢晓丽

刘红玉.jpg

3月23日,刘宏玉教授在课堂上讲得激情飞扬。(摄影 谢晓丽)

灰白头发、麻灰休闲西装、一副老式眼镜,讲台上的刘宏玉,教书匠的味儿很浓。

他一开口,学生们就乐了,他的东北口音极具喜感,卷舌的儿化音亲切温暖,连枯燥的课前点名都变成学生的期待。他的“独门秘籍”――刘氏表情包――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沉醉课堂。

教学督导员申法瑞对这个“老刘”很是赞赏:功力深厚、课堂过硬。任何时候,申法瑞走进他的课堂,搭个讪:“老刘,这节课我听听你怎么讲。”刘宏玉都自信满满:“行,我的课堂随时欢迎你来听!”

“刘有才”的课堂百态

3月23日,上午十点,刘宏玉走进《材料科学基础》课堂。

上课铃声还没响,刘宏玉打开PPT,“一二三四”列举了本次课的重点。材料物理专业2013级的60名学生皱起了眉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讲位 错,是比较难,老师当年学习的时候也犯怵,你们的师哥师姐们,也认为不好理解。”刘宏玉体察入微,先打个“预防针”。学生相视一笑,神情放松了许多。

铃响,像往常一样,刘宏玉从上一章节的课后作业讲起。他有自己的理解:温故而知新。学生李智说:“刘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来源很广,有课本上的,更多的是他在国内外名校的慕课资源中搜罗的经典习题,就像我们中学时代试卷最后的‘附加题’,有点难度的。”刘宏玉要求学生:“做这类题,你脑袋里就得多绕几个弯弯。”

怎样讲好课程难点,刘宏玉想了很多办法。“打比方”是他的“拿手好戏”。

讲“位错滑移”,刘宏玉首先带领学生进入“毛毛虫”的微观世界。学生们发现:位错在滑移面上滑移时的方式,跟毛毛虫的爬行动作简直如出一辙!讲“位错攀移”,刘宏玉戏称其为“狗急跳墙”,一个抽象的概念立马活生生地有了画面感。简单、有趣、难忘,学生私底下送给刘宏玉一顶桂冠――“刘有才”!

“三元相图”很复杂,学生普遍反映“看了就烦”。怎么办?刘宏玉拿“鸡胸脯”作比三相区。“这个三元相图画完以后,三相区外形真的和鼓鼓的鸡胸脯很像!”学生们惊喜地窃窃私语。层层剥开,由外及内,刘宏玉边讲边用手比划,甚至直接对着黑板上的“鸡胸脯”切一刀,然后在旁边把解剖图勾勒出来。化难为易、形象生动,“老刘剖鸡”在材料物理专业有口皆碑。

刘宏玉心细,课堂上他喜欢边讲课边观察学生的表情,“一个个喜笑颜开的,肯定是听懂了;一个个瞪着眼愣住了,那肯定是没理解,这时候就得多讲讲。”

提、拉、捶、压,胳膊加拳头,刘宏玉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把各种“力”的作用方式表现得惟妙惟肖,再配以生动的“刘氏表情包”,枯燥的理学课堂“活”了。

课间十分钟,刘宏玉习惯走到学生们中间,俯身询问:“我讲得怎么样?听不听得懂?”“我应该怎么讲,你们才更好理解?”小细节有大威力,这些“细枝末节”每每让学生们在班级群里热议:一位教授在本科生的课堂上,如此谦卑,让人肃然起敬。

理科知识相对艰涩乏味,有时学生畏难,会跟他抱怨:“学这些复杂的理学知识有什么用?”曾是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的刘宏玉,就结合自身的企业实战经验,信手拈来一些“学以致用”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刘宏玉的儿子在武汉大学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读本科,亲身体验了5个院士给本科生讲一门课的强大阵容,非常兴奋。刘宏玉说,这对我触动也很大,更坚定了我站稳三尺讲台的责任感。本科,第一学历,是打底的,这个时期学生所受的教育会给他打上终生的烙印。我觉得,不论是谁,只要站上讲台,就要把课讲好。

学生课下的“好哥们”

课堂上的刘宏玉是学生眼里的“传奇”,对这个“男一号”,学生们各种“羡慕、崇拜、爱”。课下的刘宏玉,亲切得如同邻家大叔,“小张儿、小柯儿、小贺儿……”东北腔、儿化音,叫得学生们心里蜜一样的甜软,大家都喜欢围着他唠嗑。

2012级学生罗树林说,有一次和同学到办公室向刘老师请教问题,同学的头发没梳好,老师一见,幽默地来了句“你看你的头发儿,像个小疯子似的”,一下把大家逗乐了,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山东汉子刘宏玉骨子里有股豪气:“学生把我当哥们看,最好!”“为什么这么说?这样他们才愿意跟你掏心窝儿地说话――‘老师,这个问题我觉得您应该这么讲’――我喜欢听真话。”刘宏玉自问自答。这是老教书匠的深厚洞察力,先把你心里的疑问抛出来,然后庖丁解牛,给你解释得一清二楚。

去年6月5日,《武汉晚报》报道了一则消息《大学生做作业 给专业课教材找错》,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网友纷纷点赞。这个报道的主人公就是刘宏玉和他的62个学生。

原来,刘宏玉在上完《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后,给学生留了一道特殊的作业:要求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错误,敢于向书本质疑。这本书由西安交通大学编写、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名校、名出版社,是老百姓眼里的权威。刘宏玉鼓励学生“不迷信不盲从”,大胆发问。一周时间,学生们找出了20多处错误。刘宏玉联系出版社,将学生们的“争鸣”一一告知。出版社副总编辑、高教分社社长林松专门致电对武汉科技大学的师生表示感谢。

事后,学生罗树林在日记中写道:不迷信不盲从――刘老师说得真好。我觉得真正的好老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学问之师,还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我有幸遇到了。

刘宏玉在莱钢做到高工,然后到华东师大读博士。博士毕业后,很多大型国企、跨国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但他思虑再三后,选择到高校当一名教师。刘宏玉说,我就爱当一个教书匠,对每堂课都精雕细琢,把学生们都打磨成精彩的作品,我享受这样的人生。

付出自有收获,这个坚守本科生课堂的“工匠”收获了学生最大的褒奖――

有学生说:“我考研的时候有知识点看不懂,就去请教刘老师,刘老师很认真地给我讲解完后,怕我一时悟不透,他回去后,又把那道题认认真真地亲自做了一遍,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在电话里给我讲解。”

有学生说:“我来自偏远农村,基础差,刘老师课上课下特别关注我,总亲切地询问我‘听懂了没’,好感动。”

还有学生说:“刘老师是我的本科生导师,跟着刘老师搞科研,才大三我就已经拿了2个专利,我的‘军功章’要分给刘老师一半。”

“教书十年,我觉得我还做得太少。”刘宏玉常常躬身自省,“最近,山东师范大学74岁的老教授因看错课表旷课,当众给学生做检讨;武汉大学英语教师双肾坏死,跪着也要坚守课堂。他们坚守为人为师的良知,这才是真正的大匠风范。”

上一条:【微动态】学校官方微信跻身全国高校微信周排行榜前10 下一条:城建学院两个学位点召开专家现场评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