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本版刊发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几位青年老师躬身乡村20年,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乡村,将一张张设计图纸变成一幅幅乡村美景,用责任和才干谱写了高校师生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感人故事。
躬身乡村二十年
程毓
T恤、旅游鞋、双肩包,9月9日,一身便装的武汉科技大学教师李一霏和翁雯霞,带着70多名学生乘坐两辆大巴从武汉出发,历经12个小时抵达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麻柳溪村,开展为期9天的古村落考察和测绘。
这是李一霏入职武汉科技大学后,到湖北乡村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第20个年头。
“工作之前,从未想过和乡村打交道,更没想到一干就是半辈子。”在武汉城区长大的李一霏摸着寸头说。
他和翁雯霞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同学,先后来到武汉科技大学,成为工作“搭子”。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再到“建设和美乡村”,他们是全过程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见证者、收获者。
让乡村美起来
2005年,李一霏硕士毕业,来到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任教。当时的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向往参与大项目,做“流芳百世”的作品。可是,事与愿违。
入职不久,一位老教师试探地问他:“对乡村建设有兴趣吗?”他有些犹豫。
当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任务。他想:“13亿中国人,有8亿农民。跟着国家政策走,不会错。”
第一个项目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改造设计。出发前,他特意到理发店,把小分头剪成寸头,“农村的条件可不比城里方便”。
他们戴上草帽、背着水壶,走进金口镇,看到街面破败不堪,民房杂乱无章,招牌五花八门,没有公共活动空间。白天入户调研,晚上整理数据,他们起早贪黑地做了两周,接着没日没夜地做设计。
为了展示费尽心思设计的效果,他专门找到一家公司制作图纸。一张大图就花了5000元,加上十几张小图,几乎花光了项目经费。
汇报时,金口镇领导很满意,特别是对他们把十几个闲置场地做成口袋公园的设计非常欣赏。结题时,项目经费所剩无几。
之后,李一霏多次去金口镇,想看看改造效果,却没了下文,“至今是遗憾”。
他打开一张设计图纸,开心地说:“这个项目落地了,武汉南大门——江夏区贺站镇改造项目。”
该镇是107国道的必经之路。当地村民看见每天南来北往的车子很多,纷纷从村里搬到公路两边,搭建了几百户高高低低的房屋。
李一霏带着几个学生来到贺站镇,当晚住进路边的村民家里。“一晚上,不停地有卡车轰鸣而过,就像从身边碾过,又吵闹又吓人。”李一霏回忆说,“早上起来,头昏沉沉的。”
他们打起精神,入户走访。不料,村民见到他们纷纷躲避。一问,才知道,之前做过几次改造,都是刷墙面、修路面,搞得现在的路面比家里地势高,一下雨,家家户户的一楼就淹水。现在听说他们又是来改造的,村民们很反感。
“乡村建设不能是简单的描眉画眼,而是要解决好村民的实际需求。”李一霏带着这个理念开始做设计。
在当时,乡村建设大多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他尝试变为以村民意愿为主的“自下而上”,做设计时充分考虑村民的意见。
街面的房子要统一风格,难免有拆有建,村民表示不接受。“我们住得好好的,不要瞎搞?”
他们只有另辟蹊径,做设计时采取“锦上添花”的方法——每户只需要在大门、墙面、屋顶上,适当地添加“汉派民居”的装饰。
为了用尽可能少的钱做好改造,他们专门找到一种轻便结实的材料,可塑性强,价格也便宜;在人行道的单侧添加花坛,既起到挡水作用,解决淹水问题,又美化环境。
设计方案做出来了,村民很满意。他们往当地的建设局、文化局等部门跑审批。当地领导一致评价:“有特色、易施工、成本低,很好!”
施工时,他们每周往返学校和贺站镇。当时,没有买私家车,他们乘坐公交,要转好几趟车,有时为了赶时间,只能打的士。一年不到,一个人的的士票摞起来就有一本书厚。
两年后,贺站镇焕然一新。民居外观是统一的白墙青瓦,入户门是大气的石库门,大门上方是精致的挑檐,两边墙上是富有特色的墀头,还有闹中取静、景墙装点的贺站口袋公园,一幅“汉派村落”的乡村美景。
当地领导纷纷夸赞:“变化真大。”过往司机竖起大拇指说:“体现出武汉的大气。”贺站镇不仅成为武汉南大门的颜值担当,而且成为来来往往司机的舒适驿站,当地村民的生活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看到改造的成果,李一霏觉得“做乡村建设很有成就感”。跟着做设计的四名本科生,还没毕业就拿到多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
贺站镇成了当时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武汉科技大学团队在武汉市及周边远城区声名远扬。附近的湖泗街、法泗街、安山街都来找他们做设计,一个个项目接踵而至。
只要没课的日子,李一霏就在农村。几年时间,他从一个白胖子变成了黑胖子。一个个富有乡村文化、生活便利的汉派民居村落建成。
剪寸头,成了他每次出发前的“惯例”。走在校园里,师生看到他剪了寸头,就会问:“又要下乡啦。”
回忆当年,李一霏还讲起当时的“中国设计师之困”。2005年左右,大量的国外设计师涌入中国,设计了一些高大上的建筑,社会上出现“设计师是国外的好”舆论,很多中国设计师困惑“往哪里走”?
“幸亏我选择到乡村,找到了一条中国设计师发展之路。”李一霏笑呵呵地说。
让乡村活起来
项目多了,人手不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袁心平、侯涛、罗斌加入团队。他们申请了一间工作室,添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正式成立“武汉科技大学新农村建设团队”。
只要不上课、不下乡,大家都在工作室做设计。遇到难题,就聚在一起出谋划策。每周,团队集中交流一次,每个人汇报工作进度,大家七嘴八舌地提建议。项目做完,团队成员共享文案、数据、图纸和成果。
“我们团队不仅学术氛围好,在生活中也互相关心。”翁雯霞说,一个项目启动了,牵头的老师在乡村一住下就是几周,其他的老师只要有空,就带着火腿肠、罐头、水果下乡慰问。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明确要求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团队围绕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开展多次热烈的讨论。“我们建设新农村8年了,虽然村子美了,但是留不住人。”袁心平皱着眉头说,农村没有造血功能,也就没有生命力。
团队老师一致认为,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让农村具有“内生”力量。
想法有了,机会也来了!
鄂州市万秀村争取到政府扶持政策,慕名找到他们,做村子的规划设计。
万秀村三面环湖,村民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近几年,劳动力都到城里打工,村子慢慢变得破旧不堪,几乎成了“空心村”。
团队师生第一次走进村子,看到路面坑坑洼洼,村里杂草丛生,但是自然环境优越,既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也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
通过勘测和走访,他们提出“四个设计原则”,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原则、尊重地域特色原则、经济实用美观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打造武汉人的休闲好去处。
“城里人最喜欢的是农村的院子。”负责总规划的李一霏建议,每户重点设计院子,形成“一户一院”,吸引城里人来住农家院、吃农家菜、玩农家田。
按照“鄂东南民居”风格,他们设计灌斗墙面和龙脊屋顶,用青砖和叠瓦做各种造型的农家院子。设计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村子拿到扶持资金,每户只要出点钱,就可以施工了。
村民看了图纸,本来很高兴,但是听说还要自己出钱,就变脸了,骂他们是“骗子”。
“不能让国家的钱打了水漂。”如何打破僵局?他们向全村征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承诺给最高的补贴,还是没有村民愿意。
他们只好劝说一位区领导的亲戚。这位农户勉强同意,成为1号院。
为了降低成本,帮村民省钱,他们找到当地一家砖厂,研发出0.7元一块的仿古青砖,将成本降低了一半,还组织村民互助自建,节省人工费。
同期,袁心平设计万秀村的村委会。他用屋顶的红色做主色调,用红砖做墙面,做成开放式的院落。村委会前有个广场,他设计了庭院式的候车室。三周,他就完成了设计和施工。
村民每天围观1号院和村委会。村委会成为村民聚集的中心,拉近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1号院建成,用青砖砌造和竹子装点的院子古色古香,村民看到动心了,几天时间就有7家报名。
然而,扯皮的事不断发生。
有的农户家的鸡窝鸭棚,占用了别人家的地,属于乱搭乱盖。施工方去拆除,村民拿着扫把追着骂,村干部劝说不管用。他们只好出面当“和事佬”,做通村民的工作。
4号院的村民,千方百计要扩建一间房给儿子住。这不符合政策,村里不同意,村民天天闹。
罗斌和侯涛两位青年老师在院子的设计上动脑筋,在屋前和侧面做宽敞的门廊和别致的凉亭。
当看到一百多平方米、通透雅致的庭院设计图纸,村民点头同意了。院子修好后,村民的脸上乐开了花。
原来常年外出打工的夫妻俩,留在家里做起农家乐。半年后,拿到厨师证的儿子也回来帮忙。
“修了一个院子,成就一份家业。”男主人开心地说。每次看到老师们,他都热情地招呼进家里吃饭。
村民从不愿意做,到争着抢着做,团队经常忙到半夜。一次,他们开车回武汉,跟着导航走一条新路时,开到了断头路。幸亏反应快,紧急刹车,才避免车毁人亡。
还有一次,他们开了两辆车返程。途中,一辆车爆胎,另一辆车开回武汉,找师傅过来补胎。等回到武汉时,天都快亮了。
虽然辛苦,还有危险,但也有幸福的时光。
晚上,大家洗完澡,躺在院子的躺椅上,听着蛙叫,仰望夜空。翁雯霞指着满天繁星,讲这是什么星座,那是什么星座。大家感受着远方和诗意,享受乡村生活的美妙。
池塘的荷花开了,他们忙里偷闲,下湖摘莲蓬、吃藕带,“特别甜”。农户家里改建好了,很满意,见到他们,就把家里的西瓜、鸡蛋拿出来塞给他们。
经过两年的建设,万秀村竹林摇曳,树影婆娑,古朴民居隐现在青山绿水之间。青石板铺就的古井、彩绘装饰的戏台、古老静谧的祠堂、竹制船形的湖上书吧、环湖修建的绿道,每一处都“土”得有味,每一处都是风景,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他们向村委会提议,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万秀村旅游合作社办起来了,把几十家民宿组织起来,抱团经营乡村旅游。村子一年四季开展活动,返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
白天,游客泛舟钓鱼嬉戏,观荷花摇曳,采野菱、莲蓬,吃农家饭菜;晚上,家家户户住着游客,在院子里看月光洒落在树下的满地光斑,听寂静夜空传来的天籁之音,感受乡村的美好生活,乐而忘返。
当地领导赞赏地说:“武汉科技大学团队做乡村建设,充分为村民考虑做规划,充分保护自然环境做景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做产业,让乡村充满生活气息和发展活力。”
附近的村干部到万秀村参观,看到村子美了,人多了,收入高了。当地的张远村、官田村、庙塘村,都请他们做规划设计。
“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让村子美起来、活起来、富起来”成为他们乡村建设的新理念。
让乡村富起来
建设万秀村后,在湖北说起美丽乡村建设,业内都会提及这支武汉科技大学团队。名气越传越远,黄石市领导来万秀村参观后,邀请他们做铁山区熊家境村的规划设计。
熊家境村,位于东方山的山腰,有山有水,是个原生态的村子。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孕育有50余种农副产品和山珍野味。但是,民居年久失修,墙面泥砖、夯土、木材等材料破损严重。
团队经过三周的调研,列出熊家境村需要建设的清单:理水、修屋、围院、辟路、筑坪,围古树、落荷花、栽绿化、放水禽、留菜地,亮照明、明标识、连排水沟、改公共厕所……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团队决定做“升级版”乡村建设,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他们挖掘熊家境村的名胜古迹、禅宗文化和民俗活动,提出“逍遥仙境、养生仙居”的设计理念,用登山步道将熊家境片区的古树、古井、古战场、古学堂等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串联起来。
村子采用“黄石民居”风格建设,墙面和院子用石材干砌,在大门上做牌坊,在墙面上做佛龛神位,形成“一屋一景”。
美丽乡村离不开美丽产业。团队提出,打造绿色保健食品山茶油、笋中人参雷竹笋、生长在岩壁石缝的石耳,还有营养丰富的多种时令野菜等品牌,让之成为游客的“抢手货”。
如今,走进熊家境村,民居错落,古朴和谐,吃住玩行等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当地举办矿山机车文化节、轻极限运动周等活动层出不穷。一个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体系在这里蓬勃兴起。
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教育论坛于2019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举行,百位专家齐聚一堂,分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案例和学术研究成果。
“创新和完善乡村的经济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李一霏分享熊家境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成功案例,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
熊家境村建成后,东方山看着“眼红”,想提档升级,打造5A旅游区。
李一霏做总规划,先做了3套方案,向区领导汇报,双方讨论到深夜。“建设美丽乡村,当地干部也很拼!”他说,做了十多套方案才通过。
做景区大门设计时,李一霏先在网上看了几百个国内外的案例,做了中国鼎、佛手、山脉、斗拱等方案,拿给对方看,都给否了。
过了一周,他又设计出几个方案,团队一起完善,然后拿给对方看,结果又被无情地否了。前后一共做了20个方案,最终选用的是吸收汉代元素和东方阁造型的设计。
翁雯霞负责设计素食文化街。春节前,对方提出要求,希望尽快落地。当即,她退了机票,留在武汉,让老公一个人回东北老家。
团队师生找了一处地方,十几个师生一起夜以继日地做设计。为了设计“五零”忆苦思甜院,翁雯霞找妈妈问当时的情景,连夜看反映那个年代的电视剧《活着》。
初七汇报时,翁雯霞开场讲设计理念“给我一日,还你百年”,顿时吸引了在场所有人。村头,百年老院;村中,“五零”忆苦思甜院、“七零”知青岁月院;村尾,素食餐厅,形成一条富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文化产业链。
建设东方山的四年里,他们每周去施工现场。有一年,大年初三,区领导打电话给李一霏。他当天赶到现场,指导施工。
经历4任街道领导,东方山旅游线路丰富了,景点景观优化了,休闲空间增加了,旅游服务完善了,景区的人流量起来了。
24米高的东方山新大门雄伟壮观,从大门中间看向远处是东方阁。此处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周末,景区内外都是游客,参观亚洲第一天坑——矿坑遗址公园、游览千年历史的弘化禅寺、到素食文化街吃美食,徒步、野营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
这里还出现了一个奇观:每天都有附近的城区居民提着空桶,从山下步行半小时到古井打水,再步行下山,成了当地人的生活和健身习惯。
东方山旅游的兴旺,为铁山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让乡村强起来
近几年,乡村建设的政府“红利”渐渐退去。原来,湖北省本科院校有几十个团队做乡村建设,如今大多数团队转做其他项目。
“总往农村跑,又不挣钱。”团队有家属抱怨。一位男老师退出了,还有一位女老师做完手上的项目,转做城市设计。
但是,武汉科技大学新农村建设团队一直坚持。“我们相信,乡村建设依然大有可为。”晋升教授并担任学院副院长的袁心平说,我们聚焦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乡村产业一体化,通过学科交叉合作,对乡村进行全产业链设计。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对乡村振兴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李一霏,当上环境艺术专业的系主任。他不仅到中国的农村,就是去泰国、柬埔寨旅游,也是往农村跑。他老婆调侃道:“在国内去农村,出国还看农村,你改行当村长得了。”
从韩国博士毕业的许洪超,三年前加入团队。他非常认同团队的乡村建设理念——坚持地域性、本土性、可持续性。这与他想的“农村的现代化不是城镇化”不谋而合。
去年,他接到江西一个村子的设计项目。该村子坐落在山腰,山顶有很多风机,经常有摄影爱好者过来拍摄日出日落和满山的映山红。
“做绿色文化,美化风机柱子;做健康文化,修越野自行车道;做红色文化,建展览馆;做旅游文化,办摄影研学营。”许洪超给出设计方案,对方很满意。
目前,他已将白色的风机柱做了美化,做成文化主题柱,成为当地独特的旅游风景。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团队干劲很足,李一霏做乡村生态智慧研究,袁心平做乡村适老化环境设计,翁雯霞做鄂东南民居特色研究,许洪超做乡村产业一体化,李丽媛做乡村诗意景观,还有的老师做民族共同体与乡村建设、乡村公共艺术……
他们申请到部级项目“大别山连片扶贫景观”,省级项目“中国传统聚落诗意乡村”“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化”等。
团队积极将乡村建设的成果反哺专业建设,衍生出“民间建筑传承与创新设计”“传统家具赏析与家具设计”等新课程。两门课程获评湖北省一流课程,环境设计专业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他们总结多年来乡村建设的成果,出版了《“内生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砖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竹建构艺术》四本学术专著。
团队积极将乡村建设的资源反哺人才培养,每年带学生到传统村落进行考察和勘测。2024级硕士生俞彤彤,跟着他们多次到乡村调研。“来到乡村,从开始的不情愿到度日如年,再到被乡村建筑文化吸引,到喜欢上乡村、舍不得离开乡村,同学们的变化都很大。”她绘声绘色地介绍,大家白天测量,晚上画图,不仅把在学校学的都用上了,还跟着民间设计师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设计精妙之处。
18年来,团队师生先后涉足鄂东南、鄂东北、鄂西南等地区的20个传统村落,所有的测量数据资料均无偿提供给当地政府部门,为传统聚落、传统民居保护提供技术支持,还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新时代设计师。
2014级本科生王城力,硕士毕业后在张家界学院当教师。这次听说老师们来麻柳溪村了,他专程赶来。谈起跟随老师去过的村子,他说,之前去的农村都是旱厕,不仅臭味难闻,还苍蝇和蚊子乱飞;几个学生挤一张床,床铺不够就打地铺;没有自来水,每天到隔壁村挑水;手机没有信号,想吃泡面要找小卖部老板预定……
这几年,他又去了这些村子,都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那些年的苦没有白吃,都得到了回报。现在,我在做湘西的文化和旅游课题,非常感谢武汉科技大学的老师教给我的知识体系和学术方法。”
去年,团队和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进行学术交流。“三农”专家周胜利研究员评价说:“武汉科技大学新农村建设团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丰硕的理论成果,是在湖北高校领先、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乡村建设团队。”
团队建设的乡村获评全国生态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特色旅游乡村……
今年春节,李一霏参加同学聚会。大家谈论做了什么大项目,有同学问他:“你在农村做什么?”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面,眼里闪着光回应:“在农村,我们不仅脚踏实地,还仰望星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个平均年龄40岁的团队,把青春奉献给了乡村建设,现在依然怀着乡村振兴的初心和使命,躬身在农村的广阔天地。
我们相信,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中国的农村更加和美,中国的未来更加美丽。(完)
乡村建设二十年专版:

躬身乡村二十年图片集:
https://www.wust.edu.cn/info/1551/431912.htm
记者随行采访拍摄的视频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号发布:
https://www.peopleapp.com/rmhvideo/30046589587
https://www.peopleapp.com/rmhvideo/30046589556
https://www.peopleapp.com/rmhvideo/30046576326
https://www.peopleapp.com/rmhvideo/30046553336
https://www.peopleapp.com/rmhvideo/30046553262
https://www.peopleapp.com/rmhvideo/30046547359
https://www.peopleapp.com/rmhvideo/3004654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