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举办“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专题研讨会

作者:周文君编辑:刘靖瑶发布时间:2025-04-22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见习记者周文君 摄影高文帅)4月19日至20日,“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在我校青山校区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主办,由我校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100多所高校的31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前沿与核心问题,推动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李金云主持开幕式。我校党委常委徐增阳教授致开幕辞,介绍我校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等基本情况,并强调本次研讨会对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意义。

36430

《当代外国文学》主编、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在致辞中阐明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维度与实践进路,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语境下,外国文学研究应当立足中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跨学科研究中考察文学与自然、人与现代化进程等关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批评话语,彰显新时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自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田俊武在《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困境和突围之路》报告中,剖析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当下过度依赖西方文论话语的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他倡导研究回归文学本性,强调学者应打破纯文学研究的封闭状态,走向社会和政府决策部门,让外国文学研究从“书斋学问”转变为“社会智库”,从而在国家文化战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赢得政府和公众的重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姜礼福以科幻小说《红月》为切入点,分析小说中中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月球殖民等情节设定,从“遇见”中国到“预见”中国,作者既试图引发美国读者对中国的关注,也折射出西方对中国迅速崛起的焦虑。姜礼福呼吁以辩证思维审视小说中西方立场的局限性,明确期望学者在外国文学研究中,以中国的价值判断和学术理念深化批评,从而打破西方话语主导的局面,避免陷入西方预设的解读陷阱,构建属于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苏晖围绕人工智能文学中的人机伦理展开讨论,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文学的发展路径,强调在技术赋能的时代,研究这们需“考察和反思人工智能文学中人机伦理关系的嬗变,剖析人写机器和机器写人两类作品的差异”。

在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霍士富主持的教师分论坛三中,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乔琼以《金色笔记》为范例,将作品对20世纪50年代世界现状与精神风貌的呈现,关联到中国学术语境下对社会、人生、创作的思考范式,避免单纯套用西方理论框架。她对莱辛“生活即史诗”的评价,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以文载道”的价值理念,强调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讨女性角色时,她跳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窠臼,从中国文化对女性“柔中带刚”“家国担当”的认知出发,提出女性通过家庭、教育等传统场域间接影响历史进程,以抗争与书写展现力量,用细腻视角丰富历史维度。

据悉,本次会议特别设置主编论坛。《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教授和《外语导刊》主编陈勇教授分别介绍期刊定位、特色栏目、对学术论文的要求等内容,并回答参会者提问。本次会议设置12个教师分论坛、3个博士研究生分论坛和17个硕士研究生分论坛,参会者就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为激发研究生参会者的科研热情,本次会议还设置研究生参会论文评奖环节,评选出优秀论文20篇,其中博士生论文4篇,硕士生论文16篇。会议闭幕式由我校外国语学院郑娟书记主持,副院长陈尧博士致闭幕辞。

64705

56C1A

我校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龙在波总结:“此次研讨会通过专家们的分享与交流,为学者们带来前沿理论与范式,同时也跨学科研究提供新思路,深化了高校间的学术关系。”他表示,期待未来加强学术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展现中国学术力量。

上一条:湖北省社科联来校调研 下一条:校党委副书记孙国胜一行走访无锡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