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二十四期道德讲堂:“学习道德榜样 树立医德医风”

作者:金美江 梁近珏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21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见习记者金美江 通讯员梁近珏)6月16日晚,武汉科技大学第二十四期道德讲堂于医学院四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医学院党委书记孔波、团委书记邱红阳、团委副书记任小垌等参加此次道德讲堂。大会由学生会副主席李丹主持。

本次道德讲堂有六个环节:“唱德”“扬德”“述德”“悟德”“省德”“宣德”。层层递进的环节旨在通过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传助人为乐、遵守医德、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道德品质。

活动在《青年医生》的主题曲《爱之声》中开始,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参与者们缓缓合唱。随后,全员一起观看了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梁益建的颁奖视频。“你用两根支架拯救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听着颁奖词,同学们肃然起敬。

在“述德”过程中,三位主讲人——团委学生会的罗锟、白联队的陈清茹、青队的鲍启航,分别从“医德中的尊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医德医风”三个方面讲述道德。

在“省德”环节,同学们低声讨论,并纷纷在之前发放的红绸带上写下自己的道德期望。在孔波书记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起宣誓:“健康所依,性命所托……”大家神情坚定。

孔波表示:“医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性,要有医德,明医风。”

附:道德宣讲人发言稿

重温医学道德模范 学习优良医德医风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团委组织部罗锟,很荣幸作为今天的主讲人,跟大家分享我对于道德的一些理解。

道德,词典中是这样定义这个词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词典中用了25个字阐述了道德一词,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必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践行这两个字。相信在座的各位说起道德来,肯定是会有很多理解和看法的,远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带着他的门生去争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道德”。有哲学家说,欠债还钱是道德。有哲学家说,帮助朋友,惩治坏人是道德。我们现在总结起来说,道德可以是拾金不昧,可以是见义勇为,可以是恪守本职,而我今天想讲的是,道德的一个分支:医德。首先,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小小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堂人体解剖课:一群刚入学的大学生在老教授的引领下,来到一具新鲜的标本前。标本是一位刚去世的老人。他临终前自愿把遗体捐给医学院,虽然他的子女中有人持反对意见,但老人的态度很坚决。最后他们只好顺从了老人的意愿。

玻璃盖被轻轻掀开,手术刀拿在手里,老教授忽然停住了,他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向这位陌生的逝者默哀 3 分钟吧 ! ”学生们愣了一下,随后不约而同地摘下头上的帽子和围巾。 3分钟后,老教授说:“虽然这具标本是其本人自愿捐献的,但我们毕竟损伤了他的躯体,所以我们要向他表示歉意 ! ”

学生们静静地听着,这一堂解剖课让他们得到了两次人生的洗礼:一次是那具纯洁的标本让他们产生的敬意,一次是老教授因为尊重一具遗体而让他们产生的尊重。老教授正是尊重了他人,才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神龙架名字的由来有这样的一个传说:相传,有着医药鼻祖称号的神农,一次遇到了一个前来求医的患者,需要的药草很难找。神农找了很久,终于发现药草长在一座岩壁上,这岩壁又高又陡又光滑,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连猿猴都难以攀登。人们见了,都连连摇头,叹息这药草生长的地方实在太高太险,人想上去,比登天还难。但是神农救人心切,他动手搭起了一个木头过架,顺着这个架子慢慢地攀援上去,终于爬到了岩顶,采到草药,救了这个病人。后来神农搭架子采草药的地方,就被人们称为“神农架”。我们没法说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可是故事的含义却是很值得我们推敲。我们需要有十足的责任心,不能因为有救治难度就放弃病人,作为医生,治病救人就是我们的使命。

药王孙思邈说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做为医生和广大医务人员应该牢固地树立救死扶伤的思想意识,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做到真诚待人,从患者的角度为患者着想,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术水平,这才是做好医者的根本,这才是真正高尚医德。

传说三国的时候有个人人称赞的名医叫董奉。医道精湛,乐善好施。他为人治病分文不取,只要求患者痊愈后种上几颗杏树,每治好一个小病,便要人手植杏树一株;治好一个重病,植杏树五株。四面八方的人因此闻讯而至。几年之后,那些种子便长成了一大片杏林,总共有十几万株。杏子年年丰收,董奉盖了一幢茅舍,规定凡要买杏子的人,不必惊动他,只需用同等的谷物放在茅舍中,就可以取走杏子,如果有谁贪心,多取了杏子,据说林中的老虎就出来干预。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大量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

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为了生活,或许我们做不到像董奉这般任何时候都分文不取,但医务人员的特殊职责使人们不能不对这一特殊群体提出特殊的期待,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做得到问心无愧。当患者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必须做到的是牺牲个人利益,因为我们是医护人员,只有治病救人才是我们的第一职责。

最后,我想用衣贯里的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演讲: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习医学道德模范,树立正确医德医风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医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鲍启航。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些我对于医德医风的认识和理解。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在医学领域范围内我们所涉及到的研究对象和日后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服务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从事医学事业的人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使命,关系到人的健康利益和生命,而人的健康和生命又是世界万物中最宝贵的。因此,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不仅在医疗技术上要逐渐达到精良,而且面对一个个的患者还需要有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学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和担负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宋代的《省心录·论医》中指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明代医生罗链著医书授给他的儿子,但有一天,他儿子喝醉了酒为人治病,罗链发怒说:“奈何以性命为戏?”就把他的医书烧掉了,没有再传给他的儿子。这说明古人在培养医学人才中对医德的注重。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优良的医德医风对于医学工作者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可能大家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医德医风到底是指什么呢?它对于我们又有哪些实际作用呢?最重要的是,它需要我们去怎样做呢?

首先,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而其核心内容就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再者,高尚的医德情操是医务人员开发智力,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追求真理,发展科学的积极促进力量。它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疾病而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和忘我劳动,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当今我们医学道德榜样----卢洪州先生的事迹,通过他的事迹我想大家应该会有所感悟。

卢洪洲,1966年生,安徽省淮北市人,内科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洪洲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当“寨卡”、“黄热病”等多种输入性传染病局部暴发时,赴京撰写“黄热病”诊疗指南,参与“寨卡”等诊疗指南的编写;他凭借丰富临床经验,发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患者,并担任上海市救治专家组组长,深入应急病房指导临床救治,当上海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时,他日夜奋战在临床一线,并与医疗团队一起全力救治后续患者;当“SARS”肆虐时,他临危受命,陪同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深入沪上医院和社区,不顾危险参与“SARS”患者临床救治工作。

卢洪州曾这样说过:“直面传染性疫情的困难和危险奋力前行,多年来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和自觉行动。”当面对西非“埃博拉”疫情,卢洪洲作为中国首批援塞拉利昂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的医学专家,与队友们不畏环境艰苦、不顾个人安危,奔波在塞拉利昂各个疫区的最前沿。他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与塞拉利昂当地师资精诚合作,针对当地基层医务工作者、公共卫生人员、基层管理组织者和社区志愿者开展教学培训,传授“埃博拉”防控的关键知识,编制完成英文版的课程培训计划和讲义,将我国急性传染病防控经验运用到当地“埃博拉”防控的实战中,受到了当地政府、国际组织和塞拉利昂总统在内的有关各方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卢洪洲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危重传染性疾病患者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施救理念,写就了无数温暖而感人的医患故事。每年的大年初一,卢洪洲都会收到一条特殊的拜年短信。那是远在河南的一名患儿父母的一份感恩之情,已经延续了整整12年。12年前,李先生的儿子出生才17天,即被当地县医院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随即转到当地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入院后第二天,孩子被确诊为真菌性脑炎。当地医生说,这种病非常罕见,建议把孩子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于是,李先生与妻子立刻带着孩子去了北京。然而,孩子病情危重,治疗费用昂贵,治疗效果也未能确定,多家大医院的专家均建议他们放弃治疗。经多方打听,李先生与妻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孩子慕名来到上海向卢洪洲求助,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终于得救。据卢洪洲回忆,尽管当时已经有了治疗真菌性脑炎的药物,他也已经治好不少真菌性脑炎病患,但患者都是成年人。抗真菌药物副作用大,新生儿的用药剂量如何控制、副作用如何应对,国内外都没有经验可循。在孩子住院的两个多月里,他不断查阅文献资料,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甚至连续多个夜晚彻夜不眠。最终,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最终逐渐康复。

卢洪洲曾坦言,“在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中,需要自己做的事情还有好多。”是呀,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于卢洪州先生而言,更是对于我们医学生,对于每一位即将从事或正在从事医学工作的人来说的呀。

明朝医家王肯堂说过:“为济世而习医者则是,为牟利而习医者则非”。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是华佗的广施善道、不分贵贱;是李时珍的尝遍百草、悬壶济世;是孙思邈的行医为民、大医精诚。

“生命所系,健康所托”是我们每一位医学生铭记于心的一句话,我们深知这句话内涵的同时,也知晓说出这句话后我们所肩负的责任。我们要学习卢洪州先生身上突显出的高尚的医德,培养树立以身为医学工作从事者的不惧病魔勇于上前的担当,浸心医学永不言弃的责任,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宗旨的正确的医德医风。我们将以像卢洪州这样的前辈为楷模,继承他们的仁医仁术,发扬他们的博爱精神,光大他们的医者品质,修医德,正医风,为优化医疗卫生行业环境,为保障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而奋斗终身,永不止息!

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医学生在日后开始从事医务工作的时候,都能大声的说出“行医,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无愧于社会”,因为,医德始终铭记于我们心中!

铭记道德事迹 学习身边榜样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白衣天使志愿者服务联合队的陈清茹,今晚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以及我眼中的道德。

演讲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两个感动中国人物一个是肖卿福另一个是梁益建,2015感动中国人物肖卿福在1974年从卫校毕业以后就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在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这样一个麻风村里,他又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残疾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任何抱怨,坚持40年,始终如一。他说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样我有这样的责任,我就是要为病人服务。

同样在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梁益建,他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感动中国人物,我想他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动了很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服务领域中的最高思想境界,他们能对工作树立事业心,对患者具有同情心,在为伤病员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责任心,表现为无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人道主义,待病人如亲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在技术方面,好学上进,求精求深。我想他们是道德的代表,是有良好医德风范榜样。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在去年寒假,我的一位朋友因为一件事情改变了她本来平静的生活,那段时间,她的爷爷因为意外腿部发生了骨折,家人把他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本来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手术,但是在当天晚上主刀医生喝了酒就上了手术台,本来她爷爷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在手术过程中心脏病复发,主刀医生因为微醉没能很好解决最后直接导致我同学爷爷的死亡。事后,医院不但没有给主刀医生任何处分,没有给出任何解释,甚至医生还将责任归咎于突发的心脏病。最后家属因得不到理想的解释,大闹医院,把整个急救科室砸得面目全非,甚至想要烧掉医院。

可以说这个医生是很没有医德的了,如此对患者的生命不负责任实在有损医生的形象。倘若每个医生都像他一样没有医德,轻视患者的生命,对生命不尊重,对生命不负责任,那么这个社会对医生的偏见永远不会消除,医患关系永远得不到任何改善。

所以我们要学习这些道德模范,把他们当成我们的榜样,学习他们为医的精神即医德,尽力做一个好医生。只为日后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尽到做医生的职责,能看到患者因为治疗康复的欣喜若狂,因为死里逃生的喜极而涕,因为获得重生的大喜过望,这样才是做为医生最想看到的情景。

最后我想用一百多年前提着马灯的南丁格尔留下的那段誓言来结束今天的演讲:予谨以至诚、于会从及上帝面前宣、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专业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用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病人及家务之秘密、谒诚协助医师诊治、勿谋病者之福利、谨誓.的确,不论时代怎么变化,医学如何进步,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仍将是医务人员终身奉行的最高准则,也是我们要时刻铭记于心的行为的标杆!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学生分享感悟

药学1601班金玲:今天听了几位同学的演讲我觉得说得很好,就如罗坤同学说得故事,一个老教授教育学生要对遗体心存敬意,不仅这具做出贡献的遗体得到了尊重,老教授也得到了尊重,也教会了学生去尊重他人,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先要学会尊重他人。作为医学生,要经常做动物实验什么的,小动物们也为医学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生命。也像鲍起航演讲中的卢洪洲医生,时刻奋斗在临床一线,不断为人名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正是医德学习榜样,我们医学生将来也会在临床一线奋斗,卢医生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弘扬的。而陈清茹演讲内容中喝了酒就上手术台为病人做手术的医生,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心脏病突发,而因为医生微醉没有处理好导致了病人的死亡,作为医生本应该救死扶伤,这位医生因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生命的逝去,完全丧失了医德。听完他们的演讲,更加坚定了我要当一个好医生的想法,一定会学习道德榜样,树立医德医风。

预防1602班向俊:听了三位同学的道德演讲,我感触颇深,我认为医务人员应以以仁爱精神为准则,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应当具有爱人助人的仁爱精神,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帮助病人解除疾苦,要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明白生命始终是最重要的,对于医生来说患者的健康、生命才是应该摆在第一位、首先被考虑的东西。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满足病人的需要。同时作为医务工作者,医为生人之术,医而无术,不足以生人,精益求精地提高医术作为重要的医德内容,提倡医者做一个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大医”、“良医”。穿上白大衣,医生就必须摒除一切杂念,“净化自己的灵魂”,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为病人着想,“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端热情”应该永远是医生的职业信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道德标准。

上一条:武汉市政协民革界别《助力百万大学生创业就业》课题组来我校调研 下一条:湖北省老河口市乡镇医生培训在我校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