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二十三期道德讲堂:学习道德模范 砥砺昂扬青春

作者:黄思宁 黄博宇 彭睿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02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黄思宁 黄博宇 彭睿)5月23日晚,由党委宣传部主办、艺术学院团委理论部承办的第二十三期道德讲堂在黄家湖校区13110教室开讲。出席活动的有艺术学院全体辅导员、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以及2016级全体学生。本期道德讲堂分“唱德”—全体合唱《明天会更好》,“宣德”—听四位主讲人报告和“悟德”—观看道德模范人物短片,反思道德品质等环节。

“唱德”环节,大家齐声合唱《明天会更好》,“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在青春跳跃的歌声中,大家明白道德一定会让明天更美好。

“宣德”环节,第一位主讲人、2014级学生党支部代表陈洁妤和大家分享了家喻户晓的张海迪和感动中国人物何玥的故事,呼吁大家“去用心努力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这样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然后通过“黑蚂蚁”的故事她想到:如果人人都能勇于去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换来的就会是这个集体的繁荣与强大;如果人人都为了个人利益而相互争斗,那么这个集体灭亡之期就不会遥远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集体垮掉了,其中的个体也不会存在了。她总结说:“奉献是神圣的,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青春是有限的,有限的青春正企盼着你的奉献。朋友们,凭着岁月赐约我们的年轻臂膀和满腔热情,伸出你年轻的双手吧!举起希望的火炬,让我们辟风斩浪,走向辉煌的明天,让我们的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第二位主讲人、院学生会学生代表范子焕分享了一则新闻——一位美国留学生在演讲中通过“自黑”祖国的方式来拉近与美国学生的距离,然后他对这一事件进行剖析,他说:所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连祖国都不认同,还怎么指望有人认同自己?我不禁想问一下那位女性:你当初出国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他分享了《狂泉》这则文言文小故事,认为:人的记忆可以铭记多少,又会遗忘多少,大脑的思维是否可以进行自动筛选,过滤掉糟粕不堪,留下的只是美好温馨。生活,成长的是容颜,淡定的是心性。最后,他希望:大家能够简单的去期待美好,让纯真依旧保留在我们内心深处。偶尔望天地万物,一草一木,总还有值得人去惬意放松的事物,在日渐深幽落寞的日子里,总还有份感动值得我们去眷恋。不忘初心,流年已深;君心莫忘,方得始终。

第三位主讲人、院青队学生代表周聪分享了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的故事。通过主讲人的讲述,一个孝顺感恩的道德模范跃然眼前。在这个人物身上,主讲人总结到:当我们接受这个世界的美好的时候,有没有在心里说一声谢谢,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懂得感恩,在妈妈生病时照顾她,哪怕一会儿,她也会很欣慰,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你们的友情便会更深厚,在与身边亲人朋友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及时反省,在得到陌生人的帮助时真诚的说一句谢谢,这些都是很小的举动,却能给人以温暖,何乐而不为呢。最后,他说:感恩是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在座的我们将来走向社会的必然素质。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感恩,那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让我们行动起来,懂得感恩,并在生活中践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大学生,共创和谐文明科大。

第四位主讲人、2016级学生代表王珂先为大家讲述了“卧冰求鲤”“一千两黄金”和“沈括上山看桃花”等三个故事,分别从“孝”“信”“践”三个方面阐述道德。然后讲述了2016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的故事,她的支教故事感动在场的所有人。主讲人说: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最后主讲人列举了身边的道德行动,让大家知道,其实道德人物就在我们身边,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容易。

2016级辅导员邹龙为活动做总结。他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大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发扬传统的优秀道德品质,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当代大学生。

QQ图片20170602154402.png

QQ图片20170602154308.png

QQ图片20170602153859.png

花落枝头 留得清香

院学生党支部代表 陈洁妤

尊敬的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产品设计1502班的同学陈洁妤,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奉献的理解。

首先,我要和大家介绍一位我很喜爱的作家——张海迪。

张海迪在她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认为她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她曾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从此,张海迪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花朵,用她那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感动中国人物——何玥。

何玥在她即将小学毕业时,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也许我们身为学生,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心努力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其实,奉献这个美德也不仅仅存于人与人之间,在在巴西,黑蚂蚁的故事也让我动容。

黑蚂蚁生性温和,以植物和腐食为生,而行军蚁则是任何可以吃的东西都不放过,在饿极了没有食物时,它们甚至会吃掉身边的同伴。

一旦它们与黑蚂蚁相遇,就意味着黑蚂蚁在劫难逃。按照这个弱肉强食的逻辑,与强敌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黑蚂蚁,其结局必然是被不断吃掉,数量会越来越少。但事实却恰恰相反,黑蚂蚁依然生活得很好,倒是那些行军蚁,数量在逐年下降。

为什么会这样,带着这个问题,生物学家对两种蚂蚁进行了长时间观察。在每天傍晚的时候,黑蚁大军都会准时返回到巢穴里,而每次,都有二十多只蚂蚁没能进入洞穴。生物学家开始认为它们是掉队的蚂蚁。但是接下来的一个场景却令他们动容。一天傍晚,象往常一样,黑蚁大军急匆匆地钻进巢穴,排在队伍最后面的黑蚁却没有进去。

其实,它们本来是机会进去的,但它们却守在洞口,看着已经进入巢穴的同伴从里面忙碌地封闭着洞口,然后,它们开始到附近搬来沙粒,刻意地隐蔽着洞口外部,直到洞口和周围的环境完全融为一体,才停下来。

就在这时,上千只游猎的行军蚁突然出现了。它们朝眼前的二十几只黑蚁猛扑过去,一会儿的功夫,黑蚁便被全部吃光了。意犹未尽的行军蚁又四处寻找猎物,但却始终没有发现黑蚁的巢穴入口,最后,它们开始上演同类相残的惨剧,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行军蚁被吃掉了。

通过黑蚂蚁的故事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勇于去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换来的就会是这个集体的繁荣与强大;如果人人都为了个人利益而相互争斗,那么这个集体灭亡之期就不会遥远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集体垮掉了,其中的个体也不会存在了。

奉献是人类自身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奉献是发挥个人积极性和创造的源泉,能自觉追求人生真、善、美;能自觉提高自我主体素质;能融入集体的社会,是真诚互助的桥梁;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歌德曾说:“回报等于等价的付出。”这是一种新的启迪。我们都在人生的长河中续写着生命的故事,无论何时何地,奉献必定是一个永不褪色的片断,只有真正地理解“奉献”的含义,才能为人生留下欣慰的一笔。

奉献是神圣的,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青春是有限的,有限的青春正企盼着你的奉献。朋友们,凭着岁月赐约我们的年轻臂膀和满腔热情,伸出你年轻的双手吧!举起希望的火炬,让我们辟风斩浪,走向辉煌的明天,让我们的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院团委学生会代表 范子焕

大家好,我是团委组织部的范子焕,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来给大家上这一节课。

道德两字笔画很多,意义更是繁博,但我认为道德最终还是来源于人心,因此,今天我要讲的是:不忘初心,方为始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中提到“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是由此而来。

昨天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则新闻:美国东部时间5月21日中午,在马里兰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上,一位名叫Shuping Yang 的中国女留学生作为全校学生代表上台发表毕业演讲。

在这位来自昆明的同学在演讲中这样说道:“在国内每天出门都要戴口罩,来了这边才呼吸到又甜又新鲜空气。”

“在走出机场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由。再也没有雾来模糊我的眼镜,再也没有呼吸难受,再也没有任何压迫。”

“在学校里面参加戏剧社,感觉到美国这边人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希望美国同学不要认为言论自由是应得的,要珍惜......”

在这里我不论背景的做一下评论。

这位女性的演讲全都是外国人对中国以及中国学生的刻板印象。而她的演讲,通过自黑的方式,加深了这种偏见。

美国人总体来说对中国人是有偏见的,而面对这种偏见,我们中国学生、工作者大概有几种做法:1.视而不见,不往心里去。2.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减少这种偏见。3.通过所谓“融入美国”而把自己跟这种“偏见”撇清关系。

这个女孩选择的大概是第三种,而且是更严重的“哗众取宠”。

所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连自己的祖国都不认同,还怎么指望有人认同自己?我不禁想问一下那位女性:“你当初出国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中的一篇文言文《狂泉》,作者是沈约,原文如下: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一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故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君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国人乃欣然。

人的记忆可以铭记多少,又会遗忘多少,大脑的思维是否可以进行自动筛选,过滤掉糟粕不堪,留下的只是美好温馨。生活,成长的是容颜,淡定的是心性。

生活,总是千姿百态,种种羁绊,种种牵挂,人生中的抉择与诱惑,也许初心总是秉着最初的良善,最纯的简单,在历经那么多的生活风雨,打击磨难之后,却再难保持。

只是,我希望大家能够简单的去期待美好,让纯真依旧保留在我们内心深处。偶尔望天地万物,一草一木,总还有值得人去惬意放松的事物,在日渐深幽落寞的日子里,总还有份感动值得我们去眷恋。

不忘初心,流年已深;君心莫忘,方得始终。谢谢。

常怀感恩之心

院青队代表 周聪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产品设计1602班周聪,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我对道德的看法与理解。

从小我们就熟读三字经、弟子规,对里面的名句耳熟能详,我们的学校对于道德的教育从来重视,我们的民族对于道德的传承已经深入人心,但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我认为道德就是爱国爱民助人为乐、道德也是勤奋节俭努力上进,更是文明礼貌懂得感恩。我们听过许多关于感恩的成语,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都是教导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感恩无处不在,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感恩同学的关心陪伴,感恩世界。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古往今来,感恩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懂得感恩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值得让人们去学习。下面我要与大家分享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的故事。

孟佩杰,1991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山西省临汾市煜县文物旅游局干部。孟佩杰生长于农村,5岁时生父因一场意外车祸去世,生母因生活所迫,将她送给煜县文物旅游局老干部局职工刘芳英收养。日子过得平静恬淡,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瘫痪在床,无法动弹,养父无法忍受困境悄然离家出走。从那时起,年仅8岁的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任,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正是花儿一样的年纪,养母的病情却开始恶化,完全丧失自理能力。为就近照料养母,孟佩杰主动选择在临汾学院煜县基础部学习。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孟佩杰在煜县基础部上完两年学后要去临汾上学。她毅然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学!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一间房子,并向学校申请走读,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克服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离不弃地细心照料养母。2011年,孟佩杰获得”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十几年来,4000多个日日夜夜,知孝感恩,无怨无悔照顾养母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孟佩杰年仅8岁就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与低保生活;孟佩杰在上课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养母全身涂抹三种药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养母说,那时候她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凳子上生火做饭,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从没喊过疼。一开始她分不清各种蔬菜,就自己编口诀记,有时候家里没钱了,就自己去找街坊邻居借。

在母亲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孟佩杰决定带着母亲去上学。她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早上6点帮养母穿衣服,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又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养母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清理卫生,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干家务,服侍母亲睡觉。就这样,孟佩杰每天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她的同学杨姣姣说,孟佩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什么时候都是一路小跑着上学放学,经常跑的气喘吁吁,面红耳赤。2010年,临汾一家医院听闻孟佩杰的故事非常受感动,将刘芳英接入医院进行免费治疗。为了配合医院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40个仰卧起座,拉腿200次,涅腿三十分钟,她把自己省吃捡用的钱用来给刘芳英买衣服,而自己穿的多是亲戚朋友家孩子不要的旧衣服。在其他同龄女孩纷纷开始化妆打扮的时候,她梳着最简单的学生头,她把有限的钱都用在了日常开支和养母身上。她说,我少买一件衣服,少吃一顿好饭不要紧,这样妈妈就能买些药,少遭些罪。2010年暑假,孟佩杰冒着酷暑在街上发广告传单,挣了1300多元钱,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养母爱吃的红烧肉回家,自己却从来都不肯吃一口,还说自己不喜欢吃。

孟佩杰的养母说,这么多年来,佩杰的乐观感染了我,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刚瘫痪那几年我心情非常不好,常发脾气,但她从来不和我争吵,反而笑着给我讲故事,讲笑话给我听,然后挤眉弄眼变怪逗我乐,再苦再累,她都没在我面前流过一滴眼泪,什么时候都是一脸高兴的样子,还经常鼓励我。坚强的孟佩杰感动了不少社会人士,被山西电视台评为2010年十大记忆人物,2012年2月3日获得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感恩的细节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苦,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她用一个小女孩稚嫩的肩膀将感恩的意义向我们诠释的如此感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呢。同学们,我们想想在日常生活中,当妈妈在我们生病时悉心照顾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有没有感恩并且在妈妈生病时照顾她呢,当我们获得同学的帮助时我们有没有感恩并给予回报呢,当我们欣然接受这个世界的美好的时候,有没有在心里说一声谢谢,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懂得感恩,在妈妈生病时照顾她,哪怕一会儿,她也会很欣慰,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你们的友情便会更深厚,在与身边亲人朋友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及时反省,在得到陌生人的帮助时真诚的说一句谢谢,这些都是很小的举动,却能给人以温暖,何乐而不为呢。

感恩是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只要适时播下这颗种子,她就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生根,并在青春花季里结出丰硕的果实,孟佩杰的故事更是让我们潸然泪下,因此,感恩是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在座的我们将来走向社会的必然素质。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感恩,那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她上学期间坚持照顾养母的行为,更有她坚持不懈,穷且益坚的品质,是她心地善良感恩养母的精神,是她不怕困难,良知高尚的道德信念。让我们行动起来,懂得感恩,并在生活中践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大学生,共创和谐文明科大。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结束。

道德讲堂 行动起来

2016级学生代表 王珂

讲道德故事

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一千两黄金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

沈括上山看桃花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喜欢思考。有一次,他读白居易的诗。当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他感到不可理解: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谢了,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天气还有些冷。沈括几经寻找后,终于发现了几处桃林,满树的桃花开得正艳。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因此花期才比山下来得迟。正是凭着这种求索精神,沈括后来写出了我国古代著名的百科全书——《梦溪笔谈》。

学道德模范

江西奉新泥洋小学教师 支月英——芳兰振惠叶

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感动中国颁奖辞这样说: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展道德行动

也许有人认为,道德概念这么大、这--宽泛、这么厚重,让我们来传承道德、践行道德、弘扬道德,我们是否会担当不起。其实,只需要从身边人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内心的本真做起。道德可以很大,胸怀天下、博爱万物;也可以很小,身边事、身边人,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善意的眼神、一点小小的帮助。

上一条:学校举行第一届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技能大赛 下一条:第三届中国-美国-比利时学生联合实习报告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