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十六期道德讲堂:互助奉献 “微尘”志愿者用爱心践行核心价值

作者:彭琳媚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21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见习记者彭琳媚)12月19日晚,由党委宣传部主办、理学院承办的第十六期道德讲堂在理学院22301教室举行。理学院团委书记覃宇、理学院2014级辅导员王媛媛、理学院2015级辅导员周勇、理学院2016级辅导员胡晶晶及全体团学青成员参加活动。本期道德讲堂由理学院团委副书记李秋玉主持。

活动在由同学们精心制作的微尘支教系列记录短片中拉开序幕,在学模范(立德)、颂经典(明德)、谈感悟(品德)等环节中,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以无私奉献为主题展开思考与讨论。

在学模范环节,由主持人带领着大家一起聆听理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微尘支教的故事,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让同学们共同感受支教的快乐,体会奉献的伟大。

道德宣讲员、理学院团委书记覃宇老师讲述老师眼中的微尘支教。道德宣讲员、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501班学生张芝兰以“微在平凡,尘在无私”为主题讲述参与微尘活动的点点滴滴心灵感受。

在诵经典环节,由理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邓宗娜带领大家一块诵读经典:“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大家一同学习经典,一同品味经典,一同铭记经典。

在谈感悟环节,由同学们自由讨论,讲述自己心中有关奉献的定义、讲述快乐着别人的快乐的故事、讲述“微尘”活动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由理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李晓芳将“微尘”支教活动年鉴资料发到同学手中,许多同学才知道从2009年起,微尘支教活动已经走过7个年头。

在一片温馨祥和的氛围中,同学们之间彼此分享,彼此倾听。活动最后,在合唱歌曲《奉献》中,结束了这次有关奉献的心灵旅程。

QQ鍥剧墖20161222171212.png

第十六期道德讲堂在理学院22301教室举行

QQ鍥剧墖20161222171222.png

本期道德讲堂由理学院团委副书记李秋玉主持

道德讲堂之道德宣讲

互助奉献 快乐着你的快乐

DSC_0104.jpg

理学院团委书记 覃宇

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欢迎参加本期道德讲堂。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奉献”。

说起“奉献”,大家首先应该会想到志愿者。而在座的每一位,在大学里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志愿经历。我相信在场很多人也都参加过理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所举办的“微尘”行动。作为一名老师,虽然我没有真正参与到“微尘”行动的支教过程中,但确听到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理学院“微尘”行动2009年开始实施,先是在杨咀村进行支教活动,后将支教地点转移到青菱乡。大家都知道,学校每个学院都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还有公益社团,他们也在举办支教活动。但我们学院“微尘”行动能一直坚持到现在,离不开志愿者们那一颗颗“奉献”的心。

每周六上午八点,参与支教的志愿者都会在理学院集合,负责人讲解注意事项后,徒步前往青菱乡支教,下午3:00多才能返校。几年来,活动从未间断过。还有微尘部的同学为这个活动做的宣传,每次经过理学院大厅,我都会看到“微尘墙”。通过“微尘墙”的展示,我能感受到志愿者与孩子们温馨的气氛。

身为老师,我们能看到“微尘”行动一年比一年好,各项制度在逐步完善,负责人也很认真的解决问题,弥补不足。“微尘”行动成果有目共睹。2012年,“微尘”行动获“第六届湖北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2013年,“微尘”行动获“湖北十佳青年志愿公益项目”;2015年,“微尘”行动在湖北省志愿者协会的评选中获关爱困境未成年“希望伴飞计划”B类活动前45名。正是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爱心,造就了现在的“微尘”。

今天我以“微尘”行动为例,希望在场的各位能够像参与“微尘”行动的志愿者一样,保持一颗“奉献”的心,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行”的优秀大学生。

微在平凡 尘在无私

DSC_0107.jpg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501班 张芝兰

尊敬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理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微尘部部长张芝兰,今天能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微尘”、介绍“微尘”支教中的那些事,我觉得很幸福。一提起“微尘”,我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暖流、一种骄傲。“微尘”支教的画面都浮现在脑海里:志愿者走在泥泞小路的背影、孩子单纯的笑脸等等。孩子的进步、大家的快乐带来的那些感动、温暖让我觉得,我能把“微尘”支教说给更多人听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为我是“微尘”人感到骄傲。

说起“微尘”,很多人说这个名字听着像打扫卫生的。其实这个名字背后有一段故事。2004年的一次海啸,一对中年夫妇做出善举,当工作人员问起姓名时,他们只留下了“微尘”的化名,而后他们一直以“微尘”这个名字帮助别人。中年妇女曾说:“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事情很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我只想平静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来,“微尘”逐渐变成一个爱心群体,频繁的出现在公益活动中,“微尘”也就慢慢变成了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

为了将这一份爱心传递下去,2009年理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微尘”部成立,并开始组织支教,2011年,“微尘”将服务地点转移到青菱乡,2012年“微尘”行动于青菱乡正式挂牌。

如今,我们在青菱乡开展“微尘”行动已有七个年头,我们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和支持。到现今,我们的受助对象累计达100多人,目前的支教对象有35人,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有很多曾经性格内敛不善言语的孩子,因为我们的陪伴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在学校方面,我们的志愿者报名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其他学院的志愿者加入“微尘”行动的行列。

“微尘”行动也日渐成熟,从最开始的简单的支教发展到今天与主题活动结合的有组织有规划的“微尘”行动。现在的“微尘”行动活动时间是每周六,在每周六由理学院微尘服务队组织各学院的志愿者去青菱乡开展以“义务支教——传道授业”为主的支教,并辅以“书法绘画——添彩人生、爱心手语——挥舞青春、强身健体——夯实未来”等多项主题活动。具体活动形式为,上午进行一对一学习辅导,由微尘部委员带领志愿者到小朋友家中,结合小朋友的学习情况,由志愿者做出具体的教学内容,或讲解作业或对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同时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给他们带去不同的知识、资料和辅导方式,让孩子们真正获益。下午室外活动,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集体活动,或学习课外知识,或进行体育锻炼。

之所以采取这样一个因材施教、劳逸结合的方式,因为“微尘”支教旨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将孩子带到课堂之外,培养孩子兴趣爱好,促进其身心同步健康发展。青菱乡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为家庭奔波忙碌,他们没有很多时间去顾及孩子的学习状况、心里想法,而在这种模式下的“微尘”支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将知识、欢乐带给每一个需要陪伴和温暖的孩子。其实支教教的并非只是知识,更是成长。我们全心全意,用知识的火花去点燃孩子梦想的星空。

2009年成立的“微尘”还太年轻,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我们要发展基地,要打响名号,要吸引志愿者,所以“微尘”行动不能拘泥于“微尘”支教,一路探索,我们不断丰富“微尘”行动的活动内容,开展了“微尘”启动仪式、“微尘”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微尘”支教。

为了更好的发展“微尘”行动,集集体力量解决支教中遇见的问题,“微尘”于去年首次举办支教交流大会,邀请全校支教服务组织分享彼此已经遇到的问题或者难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方法、交流自己服务队的支教经验,以少集多,让大家对支教有更好的规划,将各服务队不同形式的支教办的更加有声有色。

“微尘”始终保持着不轻言放弃、坚持到底的精神、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一步一步的发展,一点一点的进步,微尘的努力也终有收获:2012年,“微尘行动”获第六届湖北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2013年,“微尘行动”获“湖北十佳青年志愿公益项目”;2015年,“微尘行动”获“长江日报—最武汉”第6期大学生志愿者项目评选第2名。因为“微尘”足够努力,所以我们值得优秀。

成绩终究是过去的,“微尘”的脚步永不停歇。虽然“微尘”行动的内容越来越多,但我们始终秉持着微在平凡,尘在无私的理念去开展“微尘”支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始终铭记孩子的进步才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所以“微尘”支教做出了更多的革新,比如落实并发展筛选志愿者制度,发展长期志愿者,对支教对象建立详细的学生档案表、制定基本的教学计划等。

在支教过程中,“微尘”部担任的更多的是一个管理者、组织者的身份,真正直面支教的是志愿者,他们对支教也有着深刻的感想,从他们的角度更能发现支教中的问题,为了集思广益,加强和志愿者的沟通,不断的完善“微尘”支教,今年“微尘”行动又增加了一项活动——志愿者心得交流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支教感悟与意见。会上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的宝贵意见。

对于“微尘”行动,我们付出很多,“微尘”支教也得到大家一致肯定,“微尘”支教一度成为大家关注和支持的重点活动。“微尘”支教值得我们为此付出的心血吗?在写文件时,我经常写到这样的话:“微尘”支教,传播知识,传递快乐,见证孩子的茁壮成长,帮扶孩子在每个重要时刻。有人觉得这是空话,我遇见的志愿者中就有人会对“微尘”支教的意义产生质疑,他说:“我们步行来这里,上午辅导的时间就不多了,两个小时能做什么呢?一点意义也没有。”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孩子的故事。这个孩子叫宋兆阳,在一次活动中,他一直胆怯地在一边看着我们,不敢加入一起活动,但他的眼神是渴望的。这个时候我注意到他,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情况,他是个孤儿,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爷爷奶奶靠卖菜维持生活,生活的很忙碌艰辛,他小时候,他奶奶就把他锁在家里,自己出去干活,很多时候一锁就是一天,等到他大一点的时候,家里就给他一把钥匙,让他自己待在家里。

我能感觉到他很渴望融入集体。我去他家里登记报名时,他爷爷奶奶都不在家,我就直接给他报名了,他当时的眼神像能开出一朵花一样。参与支教不到半年,他合群了很多,但是他基础特别差,一到学习上他就特别淘气,很多志愿者都说不知怎么教他。我跟孩子讲:你这么不爱学习,以后就不安排志愿者哥哥姐姐来教你了。他当时的表情马上变了,那个调皮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男孩突然一下子就要哭了一样地乞求着说:“我不,我要每周六来的哥哥姐姐”。就那样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下子就能戳中人的泪点。

这样的孩子缺陪伴缺爱,每周六陪伴他的我们可能在他的心里就像亲人一样,我们的意义就是陪伴,给予温暖,给予阳光。再说说他的成绩,他接受支教时读四年级,但他连一二年级最简单的加法乘法都不会,我们一直给他辅导最基础的内容,每周教的内容也不多,现在的他会背乘法口诀表、会拼音、会多位数的乘法、会单位换算,当然还不止这些,这个在常人看来,这不算是一种进步,但他的奶奶告诉我们,在他读书的这几年里,他始终也没有学会这些,这是他的进步,这是“微尘”支教努力的结果。两小时也许是短暂的,但无数个志愿者每周六坚持两小时却有着巨大的力量,正像“微尘”这个名字,每个人都如一粒微小的尘埃,但集合的微尘却是无限大的。我想从这一个孩子的变化足以说明“微尘”支教的意义。

也有志愿者抱怨说步行来到条件这么差的地方支教,太累了,没有意思。还有人说这里的孩子没有自己想象的乖巧。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很多支教就是我们能给小孩子送什么样的礼物,每个小孩子都是可爱亲切的,我们能和小孩子一直愉快的玩耍,但到了青菱乡之后,就不由得感叹:原来武汉还有这样贫穷的地方,这里没有太多的条件让你随心所欲,也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可人,但我想说因为这样的环境,才真正需要“微尘”支教。一个条件优越、孩子都会认真学习、乖巧懂事的地方,就不需要我们。

“微尘人”就是这样,始终坚持在需要我们的坚守在底层,在真正需要帮助的地方发光发热。我们甘为平凡,不言苦,不怕累。真正的爱心是怀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感恩的心,会为每个弱势群体努力的心,是无关条件好坏,更不是预想的舒适模样。正是这样,在“微尘”支教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自己的意义。

从这里看,其实“微尘”支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她对于我们大学生也是充满意义。“微尘”支教让大学生走进社区,在为社区建设的同时,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收获不一样的体会,有一种对比,能让我们思考生活、感受幸福。在支教中,我们广结朋友、收获友谊、和孩子相处让我们回归最纯真的快乐,其实支教是一个志愿者和孩子相互影响的过程,我们想带给孩子成长,其实我们是在一起成长。

西部志愿者冯艾曾说了这样一句感悟,“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庆幸的是在“微尘”支教中用心去感受,便能体会到其中一二。“微尘”支教,能让人在艰辛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享受纯粹。

“微尘”行动还有局限性,但我们始终抱着“永不言弃”的信念,不断探索新方案,一点一点奋斗积累,才有今天的“微尘”行动,当然我们也会在一步一步的稳定发展中,一点一点的去积累创新,不断的丰富“微尘”行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微尘”行动还要一直一直地走下去。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微尘”,“微尘”人定当竭尽全力克服各种困难,视压力为前进的动力,踏踏实实,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给未来展示一个更美好的“微尘”。我们永远的理念:微在平凡,尘在无私。我们始终铭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上一条:我校获批3项全省青少年思想文化活动和新媒体项目 下一条:【大学新变化8】走心的大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