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本科生 卢蜜纯
又是一年秋,正值校园桂花开。伴着黄家湖畔的清风,花香远逸。每当我踏上沁湖两旁的石板道,醉人的芬芳立刻扑鼻而来,拉慢我前行的脚步。如果没有急事,我也时常停下来,深吸一口气,细小的花瓣散发的清香,着实叫人魂牵梦萦。然而,这股子幽香从不会对任何人吝啬,风至,则香至,风走,而香留。
漫敲书中意,细嗅桂花香。花香飘到宿舍,沁入挑灯夜战的学子心脾;飘到课堂,荡涤传道授业的人师心灵;飘到图书馆,照亮了奋笔疾书的身影;飘到沁湖边,滋润着细声晨读的声喉。花香四溢,书香正浓,花香伴随书香,构成了武科大校园所具有的独特格调。

大一那年,我有幸遇上一位青年教师,从她走进高数课堂那一刻起,就真正的改变了我的那一年的生活。和其他老师一样,被安排了教学任务以后,课堂就成为她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然而,于我而言,这位老师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影响着我的学习生涯。
刚入大学,和其他人一样,迷茫期接踵而至,大学究竟如何度过?在大学,究竟什么最重要?各种疑惑涌上心头。严苛军训过后,懵懂的我跌跌撞撞地迎来了第一堂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带我们高数课的并不是一位秃头老教授,而是一位仪态端庄的中年女教师。迈着优雅的步伐,踏上讲台,拿起粉笔,没有任何前奏,她便带着同学们走进了高数课本的第一章。当时的我,似乎是被那位老师吓傻了,只知道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然而,一节课下来,也竟收获颇丰。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几堂课下来,她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快进入了学生们的眼球。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工整的粉笔字,思维整理,条理清晰,这是她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尤其在微积分那一章节,她连着上了四节课,直到下课,身边还围着一群学生,然而,她却不耐其烦。然而,为学生解答了难题后,她却错过了校车,留在黑板上那些公式,至今深深地刻在大家的脑海。大一那年,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因此和老师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多了些,然而,高数老师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她时常主动跟我联系,有时是关于学习,有时甚至于学习毫无关系。

穿过沁湖边的石板道,一幢庄严的弧形建筑直入眼帘,石英钟矗立在房屋的顶端,拾级而上,对着的是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放眼望去,阔气的大厅格外别致,这便是学校的图书馆。
犹记得,初次去图书馆是在军训过后,那时,和三个室友踏进图书馆的那一刻,看着满架子的书,我们心里不由得一阵欢喜,也就是从那以后,我们便对图书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红木方桌,白净地板,在那里,伸手就能触摸到散发淡淡墨香的文字,我们每次去图书馆,都喜欢将座位选在五楼阅览室以北,靠着窗户,阳光洒落进来,弥散在书架上,泛出点点光晕,惬意极了。
室友和我一样,喜欢书籍,喜欢文字,尤其是社科类书籍,每每捧上心仪的文章,就能爱不释手地看上一整上午。除了阅读课外书籍外,图书馆也是写作业的极佳场所,没有任何杂音,在解题思路上产生不了任何干扰。每每临近学期末,图书馆也总是人满为患,就在去年冬天,考试周即将到来,我和室友也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冒着严寒,清晨7点多就来到图书馆,不知过了多久,抬头望向窗外,才惊觉天色已黑。在图书馆的度过的日子格外充实,总是等到工作人员通知闭馆,我们方才轻轻合上书,慢慢离开座位。回来的路上,一边听着图书馆那曲《回家》的音乐,一边和室友们说说笑笑,仿佛身上所有的寒气都荡涤得一干二净。

图书馆那一角,记录着我和室友的学习生活,我们在那儿收获知识,也收获成长。
校园的清晨是经历一夜熟睡后苏醒了婴儿,处处充满生机。尤其是初春的清晨,湖面吹来湿润润的风扫着路边的小草,晨曦徐徐的拉开帷幕,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别有一番赏心悦目之感。
于是三步并作两步,每每路过沁湖边,总能看到那个几个晨读的身影,或默默品味,或高声朗诵。晨读是一件很惬意的事,看着同学们坐在沁湖边,捧一本书忘我的阅读,风吹起前额的发丝仍不为所动,我仿佛也身临其境。大二上学期开学之初,因为早自习取消的缘故,我拥有了一次独自在沁湖边晨读的经历,自以为起的很早的我,来到沁湖边,却发现湖边早已书声琅琅。悄悄跑到一个没人的长条椅上,轻轻打开书包,一本英语课本散发着淡淡的青草气息。

人生中第一次来湖边晨读,或是看着他人晨读心血来潮,或是真正的对清晨的湖景心驰神往。犹记得,当我拿出书本的那一刻,我并不敢放声朗读,似乎换个环境,还不大适应,我抱着一本书,目不转睛地盯着一行文字,竟然发呆了许久。湖边的微风徐徐撒在脸上,远处偶尔传来其他同学的书声,深一句,浅一句。然而,当人处在这样一种舒适的环境下,总会不自觉地打盹,我也一样,才坐上十几分钟,就不自觉地眯上眼,小憩了一会儿。
晨读的时刻总是逝去得飞快,不知不觉阳光已经焦灼了水露,路边的行人也惊扰了清晨的宁静,然而,一个早晨下来,我却一直沉浸在舒心的氛围之中,书上的课文才阅览了几行,但我还是十分庆幸,毕竟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放松,甚至还有些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