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聂虹:二十九载春风化雨

作者:丑琦 张维嘉 邹龙 骆一奇编辑:谢晓丽发布时间:2019-04-28浏览次数:

通讯员 丑琦 张维嘉 邹龙 记者 骆一奇

聂虹,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主讲课程包括图案设计、民间艺术、传统语言、材料与视觉语言、纤维艺术、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实践等。

守住三尺讲台,以落一身粉笔灰为荣耀;深耕传统文化,以传承民族瑰宝而自豪;面对学生,她谆谆善诱,用心关怀,是学生口中“名副其实的好老师”,“热爱传统文化、专心教研的‘仙女’”。

钟情教育事业,执着耕耘二十九载,恰似那化雨春风,所至之处桃李芬芳。

细致入微精耕课堂“一亩三分地”

从走上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起,聂虹便义无反顾。教书二十九载,她坚持守好讲台“一亩三分地”。“我想把自己知道的,都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学生。”

备课是聂虹极其重视的一环。每上一门课,聂虹都会提前研读数本参考书,包括课程相关专著、典型教材和同期前沿资讯。“聂老师每次给我们上课,都自己在下面准备了很多资料,十几页A4纸摆放在她教案旁边。”视传1601班王珂赞叹道。

2014年,艺术学院教学改革,增添《传统语言》新课。时间紧、任务重,一时间难倒了许多老师。聂虹主动挑下这个“担子”,接起新课教学任务。利用暑假时间备课,“从零开始”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准备教案……虽忙,不亦乐乎。

课堂上,聂虹给学生们介绍民间印染与织锦。谈到印染的历史渊源,她绘声绘色,从西周起述,时经东汉、隋唐、宋元一路讲至明清。遥远历史时期的夹缬、蜡缬、扎缬,在她的贯穿下生动起来。

讲课途中,聂虹很少依着PPT,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粉笔字一挥书就,她结合唐代“宫廷文化”、宋代“平民文化”的时代特点,向学生阐释不同时期染织工艺发展特点。传统文化的“血肉”被她的历史“经脉”一气呵成串起。学生无不竖起大拇指:“上聂老师的课,总能被她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所折服。”

对于上过的课,聂虹坚持与时俱进,不走老路。PPT每届都会更新,教学方法也从注重理论转为注重实践。“我想将最新、最广、最开阔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教授《图案设计》课程时,她发现学生普遍有知识迁移能力不足的问题,“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那门课不会用。”为了避免学生孤立地看待课程,她对作业要求做了调整,从单纯的图案设计,改为以强调从传统、民间图案中提取元素,设计图案需考虑综合应用,将设计运用到具体产品中。这样一来,便搭建起不同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

随时随地,聂虹从生活中汲取课堂养分。课余时间,她爱写写书法,画幅工笔画,逛逛博物馆……“去过之后,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的更加生动。”聂虹总是这样解释自己称为“平淡”的日常,拥有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也是做出好设计好研究的关键。

坚守本心深耕中国传统文化

聂虹成长在艺术世家,受其父著名戏曲美术家聂干因的影响,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聂虹笑称,现在家里还摆满了传统的民艺品,泥玩具、鞋垫…… “越深入研究,越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聂老师对于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脉络、民间习俗技艺等都能信手拈来,简直就是行走的‘图书馆’”,视传1401班章承提起聂虹,十分佩服。

聂虹秉承这个理念:“传统文化是设计的根基,没有传统文化的指导,又谈何设计?这样的设计是站不住脚的,是缺少文化内涵的。”在她的感染下,学生们养成了多读书、多阅览的好习惯。

在聂虹看来,“传统”与“现代”并不是割裂的两部分,而能够有机融合,别有天地。“大数据时代,对未来设计的构想可以追溯到‘天人合一’的东方传统哲学。”聂虹对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有着深度理解,“明日设计思想归究于人的情感,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

课上,聂虹用具体的例子解释传统与现代融合。她列出故宫文创的例子,将中国传统花纹、配色嵌入现代产品,让人们从产品背后了解文化,“从产品映射文化,就是一种很好的设计融合。”

课后,聂老师领着学生们开展实践,带领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社区,并结合前沿技术,筹备“互联网+”项目。

坚守传统,又紧跟时代,聂虹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入选湖北省教研课题、参与全国艺术基金项目及多项省级课题、纵向研究项目;创作工笔画作品多次入选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学术奖,湖北高校教师作品展获铜奖;2014·湖北高校第六届美术与设计大展获教师组金奖;2017湖北高校第七届美术与设计大展获教师银奖;《中国美术》专题介绍聂虹作品;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及作品。

亦师亦友细耕学生成长发展

课后的聂老师很少“闲着”,同事笑称她的时间都是按“点”计算的,经常被学生的“预约”安排得满满当当。1点半、2点……办公室里学生往来不绝,或讨论设计,或倾诉困惑,聂虹都悉心解答。她开心表示欢迎学生随时随地“叨扰”,“这些学生是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作为老师,要尽力为其提供相应的平台,学院也需要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

夜深,学生“滴滴”发来几条微信,讨论设计,聂虹便放下手中的事,认真给学生回复。学生王珂记忆犹新:“有次晚上1点多,聂老师还在操心我们课程作业的事,给我们提修改建议,只为我们把设计做的更好、更精美。”

在聂虹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成绩亮眼。两名同学入围首届全国工艺美术展、学生们斩获了2018纸上·至上创意大赛银铜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优秀奖和省级一等奖等各类奖项。

2018年首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视传1601班的何彩艳的《靡》和陈嫣然的《环绕》,经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专家两轮评审,从全国2191件作品中突围,入选展览。陈嫣然回忆道:“作品指导过程中聂老师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无论是选材色调,还是尺寸大小,都会仔细考虑。修改过程虽然痛苦,但最终结果让我感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何彩艳感激道:“得知入围初选的消息是暑假,作品寄送是个大难题,好几家快递公司都不愿意收。聂老师亲自赶回学校,帮着联系,最后叫车走了铁路运输,聂老师还赞助我们去参加上海展览的开幕式。”

就读研三的郑洁,撰写论文《长乐故事会“比”的特性及文化根源探究》,入选艺术学、设计学国家重点中文核心刊物《装饰》。准备这篇文章时被编辑多次退回,其中四次要求重写,“切入角度不新”,在师生的共同探索下,决定舍弃大部分,只从一点“比”切入。这对于聂虹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春节期间顾不上休息,忙着讨论、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通过审稿。聂虹感慨道:“有时不仅仅是自己指导学生,这更像一个双向带动的过程,学生的努力也会敦促自己不断前进。”

私底下,聂虹更像学生们的好姐妹。“虹姐”“虹虹”都是学生送给聂虹的爱称。和学生们聊画、聊衣服、聊时尚……她乐此不疲;关心学生吃早饭,提醒学生注意身体,走访学生宿舍谈心……聂虹记挂学生的点点滴滴。经常有学生遇到困惑就会来找她谈心,甚至毕业后,在职业选择方面拿捏不定,第一反应就是与聂虹商量。

“我们的学生需要有人带路,在学习过程中扶着他们走一段,把细微之处点明到位,然后督促他们努力垫着脚向上够,不断地向高水平努力,他们也可以取得骄人的成绩。”

真心换真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上一条:刘丹:用热爱和敬畏照亮三尺讲台 下一条:胡威:教至真之书 育至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