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叶义成:“点石”成金 “矿世”情怀

作者:施耀斌编辑:陈孖川发布时间:2019-04-10浏览次数:

通讯员 施耀斌

他,是改革发展的攻坚者。

学科发展、教学改革、平台建设,他37年如一日,坚守与奋斗,见证了学院的高速发展。

他,是科学研究的破岩者。

基础研究、工程实践、社会服务,他走车间、下矿井,精益求精,成就了湖北省安全生产首席专家。

他,是矿业人才的守护者。

科研指导、学科竞赛、教书育人,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了一大批矿业类优秀人才。

他是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带头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湖北省第三届楚天园丁奖获得者,叶义成。

如果说把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比喻成一个复杂的“地下矿床开采工程”,作为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带头人,叶义成37年来由表及里、精耕细作,潜心采矿人才培养,于重复中坚守、于恪守中证成。

开拓:做改革发展的攻坚者

矿床开拓是指从地表掘进井巷通达矿体,使矿体与地表间具备完整的运输、通风、人行、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系统,形成系统的主干线工程。

叶义成1982年参加工作,是改革开放时期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的第一批开拓者之一。

叶义成刚工作那会儿,每天早上不到6点,家住汉口的他就骑车出门、坐船渡江,每天赶在上班前到学校。虽然现在住的近了,每天7点半上班的习惯一直保持了37年。“我第一年上班那时,采矿教研室还在东院的一个四合院里,一个教研室所有老师都在一个小办公室里写教案、改教案。”他始终记得,摆放实验设备的实验室又阴又湿,设备常常生锈或是卡住。早年的工作经历至今令他念念不忘,在办学条件略有改善之后,坚持创造条件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没有一个好的专业平台、科研平台,怎么能培养好的学生、吸引好的人才、建设起好的学科?”

在叶义成看来,学科建设与发展最实际也是最难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专业与实际需求的结合。从1988年开始,他就开始参与学院的学科专业的优化和发展布局:1988年在采矿工程专业里强化地下岩土工程方向;1996年结合采矿工程专业改造,开办了“城镇建设”专业,该专业1999年调整至“土木工程”学科;2000年,考虑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协同依存关系,开办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了大批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协同管理人才;随着采矿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近年来,他又带领采矿工程专业教职工探索资源开发与“地理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径。

同时,作为湖北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首席专家,叶义成参与了大量的矿山安全管理规章、文件的研讨和安全生产技术方案的审查等服务工作。这些直接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技术要求,叶义成均及时地引入教学课堂,要求研究生掌握与应用,使课题组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始终和技术发展相结合。同样,叶义成利用参与国家重大技术研讨、评审等机会,给采矿学科方向发展和科研选题带来新的信息,及时将他对学科发展的思考和动态与同事们商讨,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特色不断完善专业建设和学科平台。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如何加快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与升级一直是压在叶义成心头的一块石头。想改革容易,落笔难,他积极寻找突破口,先从教学研究项目申报干起,先后申报主持了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与实践育人协同模式研究》。

依托教学研究项目,他带领团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教育教学改革,针对人才培养理念、知识结构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不协调问题,提出了采矿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应该遵循交叉与融合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协调与共享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三个维度实施了改革探索。

叶义成精准施策、点石成金,积极组织申报湖北省教学成果奖。2017年他牵头申报的项目“‘知识融合能力递进’的矿业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叶义成团结学院教职员工,发挥各学科带头人和教授的作用,逐渐使学院形成了依托矿冶行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矿业工程为核心、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协同发展,形成具有’矿冶’特色的专业学科平台,为培养开拓创新、勤奋务实的资源与环境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学院党委书记李晓敏喜悦之中充满着信任与尊敬。

叶义成深深感到,开拓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同发展的“网络工程”,才能使大学教学有源头活水。建设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的平台,是叶义成一直努力的方向。从无到有,亲自参与、叶义成用勤奋与努力推动和见证了资环学院一个个国家级、省级特色科研平台的建立。

其中,在学科平台建设方向上,叶义成带领课题组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矿床开采不仅需要实验室的试验,还需要系统过程的模拟,为此,他带领课题组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资助下,建成了大型矿床开采相似模拟系统,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平台基础。采矿工程是和岩石打交道的专业,岩石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约束,为了探索岩石破坏失稳机理,叶义成带领课题组“白手起家”,建立了“光测力学实验室”和“矿柱稳定性研究实验室”,将课题研究拓展到岩石微观力学行为领域,使人才培养的条件更加完善。

“平台的建设只是学科建设的一个突破点,学院要发展、学科要前进,关键在于‘人’的发展”,为此,他像一个矿山“生产技术队长”,认真地组织学院教职工做好开拓工作、做强开拓工程。尤其在青年教师培养中,他积极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扎实业务、踏实科研,以身作则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厌其烦为学院老师修改基金项目申请书、学术论文、申报材料,每一周办公室桌上就堆满一摞修改稿……他还总把自己的名字从申报材料中往后挪,说要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给学院所有老师做服务的”。

采准切割:做科学研究中的破岩者

地下矿床开采中,在已开拓完毕矿床里掘进采准工程,划分不同矿块并创造开采条件,称为采准;相应的,在矿块里为大规模回采矿石开辟自由空间,称为切割。

如果把科研难题视作一个矿山系统,叶义成的科研精神则是在这个矿山系统中,潜心做好采准、切割的铺路人。

对矿床开采和矿山系统安全领域的发展,叶义成做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贡献。他是中国冶金工业安全生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湖北矿业联合会理事、湖北省安全生产专家组首席专家……然而,叶义成一直认为,“我就是一个搞采矿的,可能时间做的比别人久一点。”

在学术科研领域,叶义成近乎“苛刻”的态度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叶义成告诫所有研究生,矿床开采和矿山安全的工程特征很复杂,要以“大米上刻字”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人机环管,哪一个环节懈怠了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近年来,他主持相应项目,结合生产实践,关注应用效果,形成了复杂难采矿床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集成创新技术、露天矿资源优化配置集成技术、富水矿山开采安全难题解决技术……

“工程研究并不是阳春白雪,是需要服务于社会和科学实际需求的。”例如在鄂东地区富水矿山开采安全难题研究过程,他理论结合实践的先后解决了富水地区“人工矿柱换矿石”“中深部开采矿山工程合理布置研究与采矿方法攻关等矿山开采技术难题,为鄂东资源枯竭矿山挖潜增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叶义成常跟团队研究人员说,“在资源开采,特别是地下资源开采过程中,提高回采率降低生产成本,这就是为企业创收、为国家节约资源。”

对科研项目“苛刻”要求的同时,是叶义成对科研研究的执着投入。岩石力学试验和采矿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周期大都在3个月以上,每次上班、下班前,叶义成都要进实验室查看团队实验情况;科研团队一周的工作例会,不管多忙他也要主持召开,对各个研究内容逐个分析,常常一个会从下午6点一直开到学生宿舍关门必须停下来为止。

“和叶老师合影最多的背景,是矿山。”叶义成的研究生、中钢集团武汉安全与环保研究院林坤峰回忆,在研究生学习中,叶义成就常常白天带着团队老师和他下矿山、查尾矿库;晚上讨论解决措施和技术方案。

“研究领域难啃的骨头,要有勇气去尝试。”近年来,叶义成以行业需求、区域性发展需求和国家需求为导向,勇于攻坚矿床开采和安全系统工程的重难点领域。在矿山开采研究领域,开展“接触带巷道非协调变形破坏机理”等研究,理论结合实际地解决地下复杂地质工程安全稳定关键技术难题;在安全系统工程领域,开展“基于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非煤矿山重大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与管控体系”等研究,系统性地形成相关行业安全评估与管理范例。

叶义成认为,“科研工作者不能孤立的看待自己研究的内容,应该从自身所处学科专业及其依托行业的发展大局理解研究内涵。”坚持不懈的科学研究,使得学科团队的科研水平持续提升,课题组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2008年,叶义成获黄石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产学研科技合作先进个人”;2012年,获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颁发的“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获“第一届湖北省安全生产优秀专家”称号;2016年,获批“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2019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称号,作为院长,在北京领奖时说,这是他领过最高兴的一个奖。

回采:做矿山“宝石”的守护者

回采是从完成采准、切割工作的矿块内按一定工艺采出矿石的过程,回采工艺直接影响采矿作业的技术经济指标。

“我本以为我仅仅是一颗普通的石头,但在研究生生涯中,叶老师常常鼓励我‘一定可以的’。”叶义成的学生、中安广源检测评价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蒋瑛说,“我现在感觉我就像一颗宝石,一颗被老师呵护着、关心着的宝石。”

对于学生的大事、小事,只要关系到学业,叶义成都事无巨细、样样关心。学生们写的论文,总会被叶义成增删十来遍。叶义成常对学生说,“论文就是写给后来人看的,写前人没有写过的。”叶义成的研究生、长江三峡勘查研究有限公司胡盛栋回忆,“我记忆最深的,是叶老师给我改的学术论文,从论文前言到参考文献,小到错别字标点,大到逻辑结构,叶老师总是字斟句酌,逐一修改;从初稿到最终稿,每一个版本上都写满了叶老师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

不管是本科生《矿业运筹学》课堂上的学生,还是团队里的研究生,叶义成都关心备至。他要求学生回家给他报平安,会查看出差学生所在城市的天气,会开心的收藏着学生送给他的贺卡……“有次去山西出差,当地宾馆的被子不像大家普遍所见是放在床上的而是被置于衣柜中,叶老师晚上打电话特意告诉我们这个细节。”叶老师的学生、国星光电有限公司朱龙洁回忆。

纵使工作再忙,工作以来坚持带队本科实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到企业现场与学生同吃同住;连续12年、每次3个多小时,为学院所有研究生讲授学术论文写作;仅近三年亲自指导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就累计达149人……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体系,更加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尽管身为学院院长的叶义成工作很忙,但他仍坚持带头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竞赛。

2019年4月21日晚11点,青山校区教五楼有一间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显得格外耀眼,透过窗边的背影才知道原来是叶义成组织学生在研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参赛项目。从作品构思、方案设计、建模仿真、文本撰写、零件加工到作品组装、调试,叶义成亲自参与,组织带领学生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完善。功夫不负有心人,叶义成指导的作品《高应力条件下接触带巷道非协调变形破坏智能试验平台》获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叶老师的指导、帮助和关心,极大鼓舞了学生们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热情。”2016级本科生吴英杰说。学生们开始主动联系叶义成,想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叶义成也将团队的科研项目作为学生竞赛的基础,为学生开阔思路、指点方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实践。

2019年7月,捷报频传,叶义成指导学生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采矿工程专业实践作品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互联网+”项目荣获湖北省赛铜奖。

“学生们也早已经习惯通过叶义成老师办公室的灯知道他又在加班了,那一抹亮光不仅温暖着学生的心灵,更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为琪说。

在关心学生学业成才的同时,叶义成也同样关心学生在学校的生活。2017年9月,长江网以《武科大“暖男”博导心系学子 夫妻同心呵护学生》报道了叶义成及其夫人李雪萍一起用心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不忘教育初心,践行教师使命,贴心呵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如一颗颗矿山宝石在大学、社会中熠熠生辉。

上一条:【教授的影响力之七】 张同存:破译基因和健康的密码 下一条:姚凯:为失明者寻找“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