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化工学院刘思敏教授团队在顶级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成果

作者:化工学院编辑:陈孖川发布时间:2023-08-04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吴蔓玲)近日,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刘思敏教授团队在顶级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题为“The host-guest inclusion driven by host-stabilized charge transfer for construction of sequentially red-shifted mechanochromic system”的研究论文。博士生孙冬冬为第一作者,刘思敏为通讯作者,论文第一单位为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

有机力致变色材料作为一种智能材料在信息存储、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具有力致变色性质的有机小分子相继被报道,科研人员也开发了一系列的构筑策略用于设计有机力致变色小分子,但是这些方法主要聚焦于对有机小分子化学结构的修饰。每一类有机力致变色分子的研究是相对孤立的,没有普适的指导策略,且特定设计策略中的构效关系仍不明确

对于有机小分子的力致变色体系,分子构象及堆积方式是其力致变色性质的关键影响因素。已报道的研究表明,主客体作用可对分子构象及堆积方式产生一定影响,这不仅会改变其光物理性质,也会对客体的力致变色性质起到调控的作用。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三苯胺衍生物作为力致变色小分子,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及力致变色性质,系统表征了大环主体葫芦[8]脲与三苯胺衍生物的主客体识别过程,重点阐述了主客体包合作用对其力致变色性质的影响,并利用主客体包合策略构筑了连续红移的力致变色体系

本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主客体作用对有机分子力致变色性质的影响,而且为开发连续红移的力致变色材料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设计思路和相对普适的策略。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956-7

上一条:材料学部黄奥教授团队的发明专利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下一条:脑科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曾燕团队深入农村做老年人认知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