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湖北省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陈飞应邀做主题报告

作者:况南毅 胡贤堃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2-10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见习记者况南毅 通讯员胡贤堃)12月9日,2017年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暨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年会在我校崇实会堂召开。湖北省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陈飞以“传统村落保护视角下的文脉传承”为题作了主题报告。

“与传统村落共守乡愁”,陈飞点出了传统村落面临的四大现状与困境:数量锐减、自然衰减、工作困难、破局乏力。

据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10年前的田野调查显示,“江河流域”的传统村落从2004年总数为9707个到2010年锐减至5709个,平均年递减率为7.3%,每天消亡1.6个。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2010年尚为活态存在的1033个传统村落,又有461个因各种原因消失,平均年递减率11.1%;近年来城市化迅速发展,农村萧条现象严重,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违规改建传统建筑的现象频频发生、产权结构混乱、保护意识与经费缺乏等问题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保护传统村落时也未能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护利用同质化等问题。传统村落的传承与活化迫在眉睫。

“留住乡愁”,陈飞从基础工作出发,强调知行合一,做到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规划先行,最后精准发力。

陈飞指出,要遵循中央工作会议精神,“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发展有历史记忆、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此外,要做到保用结合,实现“文物本保护好、周边环境治理好、居民生产生活改善好、区域经济发展好”的目标;不能遗忘传统村落是承载中国乡土最久远记忆的“根”和“魂”,要秉持正确的理念,保护为主,规划先行;精准发力是“临门一脚”,要以要素为转移,根据不同的传统村落的要素确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出未来发展目标。

产权流转与置换、集中成片利用、结合非遗开发特色文化项目、拓宽传统建筑使用功能,这些是陈飞总结的传统村落的主要建筑形式,有助于让传统建筑得到充分额开发和利用。

“文化兴则国运兴”陈飞以此作结,强调传统村落的活化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辉煌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有利于让农民更自信,农村更美好,农业更具特色,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上一条:秦林波做“垃圾燃烧过程PAHs排放控制的研究”报告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忠义作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