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张文海院士:非高炉炼铁的困境与学科交叉之路

作者:梅海兵 陈望梅 叶凡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09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梅海兵 见习记者陈望梅 通讯员叶凡)12月6日,在青山校区主楼十八楼报告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应资环学院和钒资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邀请,为我校300多名师生做题为《非高炉炼铁的困境与学科交叉之路》的专题报告。副校长陈奎生主持报告会。

张文海指出,高炉炼铁已有200多年历史,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但它流程长、投资大,特别是焦炭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使人类不得不对非高炉炼铁技术展开研究。早在上世纪美国、日本、瑞典等钢铁大国就研究出了“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等数十种炼铁新工艺。

张文海说,非高炉炼铁新工艺虽都各有长处,但又存在流程长、或还需要烧结、或也同样依赖焦炭、或装置复杂投资大。特别是在能耗及清洁生产方面大都缺乏明显的优势,致使在技术经济上尚缺乏在国内推广的可行性。

中国作为一个钢铁大国必须面对现状,并找到符合发展需求的炼铁方式。“闪速冶金”应运而生,张文海说,我国的闪速冶金技术,不仅技术居于世界前沿,同时还拥有最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境内外已承建了20余座特大型闪速炉工厂,几乎垄断了全球工程。

由于“闪速冶金”仍需要高炉炼铁的基本原理,这使得我国多支“闪铁”团队仍在不断探索。包括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基础研究团队,以及中国钢铁集团、中国航天集团、中国瑞林等工业试验团队都在为之努力。

张文海说,“非高炉炼铁”是世界钢铁界都在努力的方向,如果我国也能夠率先成功,也将会形成我国钢铁行业的一项重要核心竞争力,并同样也会具有全球性的战略意义与商业价值。他希望“中国闪铁”能继中国高铁成为中国的又一张新名片。

GY5A7985.jpg

上一条:何季麟院士:稀有金属、选冶与新材料 下一条:余永富院士:褐铁矿、菱铁矿类难以处理矿石闪速磁化焙烧及工程转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