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武科大 >> 正文

湖北日报:“真香”!这些高校纷纷上线“小而美”微专业

作者:张歆编辑:程毓发布时间:2023-12-28浏览次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数智化创新管理、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文旅创意体验设计、智联化工、私人财富管理……这些听起来很新潮的专业词,已成为大学里的微专业。

微专业出现于近两年,是高校在辅修专业、双学位外推出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由多门相互关联的课程构成,聚焦于某一特定领域或专业技能,学生修读十多个学分,即可拿到微专业结业证书。

高校为何开设微专业?学生们对微专业反馈如何?近一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多位高校教务处、微专业负责人以及修读学生,了解微专业培养模式的运行效果。

“小而灵活”的微专业

和主修专业或辅修专业比起来,微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小”,修读6至8门课程约15个学分,没有毕业论文,1至2年即可修读完毕;其次是“灵活”,不受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限制,有教学意愿和办学能力的学院、教授向所在学校申报,审批后即可开办,课程考查方式也很灵活,闭卷考试、调研报告、结课小论文、课堂展示均有。

相应地,学生修读完毕,所获的微专业结业证书也不上学信网,仅作为学习培训经历的证明。

微专业课程设计主打实用。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已经开设的财富管理、数智化创新管理微专业分别依托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工商管理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含互联网金融、数据资产等和当下时代发展结合紧密的课程;武汉科技大学将15个微专业分为“智能+”“绿色+”和“其他”系列,以适应智能化趋势、迎接“双碳”目标。

不少修读微专业的学生反馈,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武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王云轩本专业也有计算机语言相关课程,修读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微专业,他形容“本专业所学的计算机工具是一把刀,微专业是剪刀,两种工具协作,处理数据效率更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李文惠子在面试中展示了微专业中数据资产管理课程里学到的会计知识,成功拿到一家ERP(企业资源集成管理)企业项目管理岗位的实习机会。

更多的学生则表示,用人单位需要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员工,如证券公司法务岗,既要懂法律也要了解金融,如果在就业档口“临时抱佛脚”,收效甚微,选修微专业将学习时间“化整为零”,日常多学习,就业就能顺利些。

不同专业学生同上一堂专业课

课程新颖且有用,为何不干脆将微专业课程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需要经过严谨审慎的讨论,考虑到参军入伍、因病休学等特殊学生的学习,人才培养方案一般都相对稳定。”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志清介绍,微专业一是实现对本专业的拓展和延伸,二是实现与其他专业的复合交叉,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多位微专业建设负责人表示,修读微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基础差异大,在课程导入、专业学习深度上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程度,后续也考虑将部分成熟的、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微专业课程纳入到专业选修课体系之中。

事实上,为了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成功“同上一堂专业课”,授课老师也付出了巨大的心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智化创新管理微专业负责人石军伟介绍,在课程开发时,老师们会多准备约50%的授课内容,及时根据课堂反馈调整难度;武汉科技大学增材制造微专业负责人林昕介绍,增材制造应用性强,课程一半以上都是实践课,包括去企业参观、实操等,在实践中学习,学生能掌握得更快。

业内看好微专业发展前景

记者了解到,根据高校微专业的培养计划,微专业通常面向全校大二、大三学生招生,一个学分100元,约20名学生报名修读,一个微专业就可开班。

但修读微专业不仅需要放弃周末休闲,课业压力也会增加至少10%,一些微专业如医学相关微专业需要特定学科专业基础,修读难度较大,虽然高校积极开设微专业,但学生报名修读并不积极。不少微专业因修读人数不够没能成功开班。

“从课程开发看,一门微专业至少50名学生修读,才能覆盖研发成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柳正华说,该校开设的2门微专业分别有约30名学生修读,办微专业其实在“亏本”。

亏本办学,微专业还会继续开吗?柳正华给与了肯定的答案,事实上,该校已计划在明年春季上新5门微专业。他说,微专业采用模块化学习,实用性很强,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学生能看到微专业的价值。

http://news.cnhubei.com/content/2023-12/28/content_17182580.html


上一条:新华社:穿越一千八百年,品武昌“三味” 下一条:中国青年报:湖北十二月油画艺术研究会作品展在武科大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