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武科大 >> 正文

湖北日报:武科大专家来通山调研 建议做“四篇文章”活化运用好文化遗产

作者:徐大发编辑:程毓发布时间:2024-07-22浏览次数: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徐大发)7月16日至19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乡村振兴规划团一行6人在城乡规划系主任刘伟毅的带领下赴通山县通羊镇茅田村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提出了该村文化遗产保护活用的“金点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在通山方邀请和学校精心组织下,武汉科技大城乡规划系师生们深入茅田村基层挖掘当地独特的古民居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学校师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也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体保护及助力乡村振兴增添了新鲜动力。

茅田村国土面积9.2平方公里,有12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湾。村内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散布着数量众多的古民居、古道、古树名木、古井,还有千年古寺中灵泉寺。作为通山三大古庙之一,中灵泉寺初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宋明清时期为九堡会所,明朝出过朱伺郎(朱廷立)和陈福赐(陈宗夔)两进士(都在此修学)。

近年来,茅田村依托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沿通大核电公路建设起桃花谷采摘基地、草莓基地等,乡村农、文、旅产业已初具规模。该村委会主任徐初习告诉笔者:“茅田村环境美、民风淳朴,从过去无人问津,到现在逐渐成为通山县全域旅游新的打卡点。”

调研过程中,师生们通过走村进户,深入当地居民家中,仔细聆听了老人们关于茅田村的口述历史,现场观摩传统艺术的演绎,认真记录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文字记录、照片、视频。不少村民表示,茅田村古民居数量众多,但因年久失修,破坏较严重,希望能得到上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刘伟毅建议,茅田村可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做好“四篇文章” :

一是科学编制茅田村实用性村庄规划,在产业和空间规划上,注意与周边的高坑、寨下、沙堤等村的融合发展。二是前瞻拟定茅田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对村域历史文脉、格局肌理、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俗)、生产生活、村志祖谱等内容进行系统调查。三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以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准聚焦基层治理中亟待突破的难点堵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典型样本。

刘伟毅建言地方政府要转变工作思路,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作为一项文化工程,不能只考虑工程建设,还要注意活化利用。不能只关注建筑外观修复、热衷于建文化广场,还应从居民日常生活出发,加强室内功能升级,切实改善村民人居环境,使村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悉,自2022年以来,武汉科技大专家团队先后助力通山通羊镇高坑村、茅田村、沙堤村、寨下村、湄港村、岭下村、泉港村、李渡村;南林桥镇湄溪村;大路乡洞口罗村;杨芳林乡高桥头村、株林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自2012年以来,通山已有13个村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刘伟毅教授表示,目前通山其他具备条件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的村至少还有20个,可依托通山已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的建设经验,抢救性保护一批暂未纳入进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庄。

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2894394/2614527/0?w=1721616867124&tencentShare=1


上一条:荆楚网:红色基因燃情乡村 武科大“爱之星”支教团走进湖北应城 下一条:湖北日报:武科大学子寻访老党员传承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