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http://www.app.dawuhanapp.com/p/46799785.html
山东东营距武汉约1000公里。3月16日,42岁的山东父亲任建涛带着正在读初三的儿子来到武汉,只为见袁鑫一面。
3岁那年,因一场车祸,袁鑫失去右臂。之后,他靠着一只手完成了本、硕、博的求学之路。2023年年底,袁鑫博士毕业,入职母校武汉科技大学,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名教师。

左为袁鑫,右为任建涛和儿子任志谦。
为了帮助有相似经历的人,袁鑫注册了短视频账号,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向大家展示如何单手拉拉链、系围裙、洗衣服,甚至单手敲代码……他也和大家聊专业选择,探讨如何更有意义地度过大学生活。
任建涛和袁鑫相识于短视频平台。他的儿子任志谦和袁鑫有着类似的身体状况。“孩子9岁那年受了一次伤,手术后,左胳膊失去了功能,只能靠右手生活。”袁鑫的奋斗之路,给了任建涛很多希望。今年夏天,孩子即将面临中考,为了再给孩子加把劲儿,他决定带着儿子当面见一见袁鑫。
3月16日一大早,任建涛开车和儿子从东营出发,花了一个半小时赶到济南,之后又乘坐两小时飞机抵达武汉。“第二天中午,我们和袁老师聊了3个多小时。他鼓励我们不要自卑,一定要对未来有信心,也在专业选择上给了我们很多建议。”任建涛说,在回程的飞机上,孩子对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都做了规划,也确定了高中读理科的想法。
不仅是任建涛,通过短视频平台,几乎每天都会有陌生人给袁鑫发来私信。有的为寻求鼓励,有的为请教问题,袁鑫都会认真回复。
从3岁失去胳膊,到30岁成为一名大学老师,袁鑫已经习惯一只胳膊生活。袁鑫还记得,在刚学习用电脑时,他一只手打字效率低,遇到操作快捷键,他就借用身边可以用的书、杯子按快捷键。袁鑫说:“工作上,我确实会比别人慢一点,但这可以用时间去弥补。”

袁鑫和学生们在一起。
万美琪是袁鑫指导的研究生。和导师相处的半年多时间里,万美琪常常忘记导师只有一只胳膊。“他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做得比我们更好。”但万美琪也注意到,袁鑫永远是实验室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一位。她说:“今年春节,他除夕前一天才回去,初五就又在实验室工作了。”
“前年,我回到母校咸宁高中参加成人礼励志演讲,演讲结束后,很多家长联系我,说被我的励志故事感动,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我的精神,好好学习。”袁鑫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再大的困难也有解决办法,希望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和他一样遭遇挫折的残疾人朋友,要勇于走出痛苦,发现自己的亮点,找回信心,相信自己可以书写精彩人生。
(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