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乐逢茜
春风拂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郑位三故里,近6000株新栽的红叶石楠、桂花、月季、小叶黄杨苗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马鞍山村迎风而立。3月25日,一场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同文同行红村红薪”为主题的植树活动在此展开。七里坪镇人民政府联合武汉科技大学、县有关部门,汇聚马鞍山村的村民、退役军人,以及列宁小学师生一共30余人,以赓续红色精神为纽带,绘就了一幅校地共建、全民参与的乡村生态振兴画卷。

“郑位三故居文化广场配套绿化,承载着马鞍山村的红绿融合发展的未来。”七里坪镇镇长黄红星在现场介绍。自2023年启动“马鞍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行动计划”以来,镇政府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由武汉科技大学刘伟毅教授团队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联合多个部门稳步推进建设规划方案落地实施,为项目注入“强心剂”。

活动现场,身着校服的红安县列宁小学的孩子们在校长张凯霞的带领下,和村民、退役军人一道严格按照标准挖坑培土,“同文同行红村红薪”“退役不褪色”的旗帜在村间飘扬。“当年扛枪保家卫国,如今挥锹绿化家乡!”退役军人代表的宣言引发共鸣。孩子们在老师、村民的指导下,将写满心愿的树苗放入土坑。“我要和小树比赛成长!”孩子们的红领巾在风中轻舞,稚嫩的誓言与幼苗共同扎根。

据了解,武汉科技大学刘伟毅教授团队长期扎根马鞍山村,设计出融合红色研学、生态涵养、劳动教育的美丽村庄建设规划方案。“每棵树都将有成长档案,大学生和村里的中小学生一起记录数据,大中小融汇互通,连同郑位三故居陈列布展,必将成为没有围墙的大思政课堂。”刘教授动情地说,“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郑位三留下卓越功勋,今天退役军人与小学生结对认养树苗,播种希望,这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今天我们种下的是树苗,更是人才振兴的火种!”马鞍山村支部书记郑春华在现场深情展望,“十年后,当孩子们大学毕业时,这片小树林将成为他们回乡创业的绿色银行。”刘伟毅教授指出:“‘红村红薪’的真谛,在于用教育衔接城乡,让科技赋能乡土,使每棵树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坐标。”

武汉科技大学“红安行”已历经42年,当树木成林时,这里生长的不仅是栋梁之材,更将孕育出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红村模式”,在新时代续写红色土地的绿色传奇。
http://www.ctdsb.net/c1676_202503/240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