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0日,“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武汉科技大学举行。该会议由《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主办,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31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当代外国文学研究前沿与核心问题。

会议围绕“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等11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与跨学科特征,并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详细读解。
开幕式由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金云教授主持。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徐增阳教授介绍学校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等情况,强调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性。《当代外国文学》主编、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外国文学研究应立足中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批评话语。
当前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面临理论依附性强、本土问题意识薄弱等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着力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蓝图”,强调从中国现实需要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多位教授从不同角度探讨外国文学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如中国人民大学范方俊教授指出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的“回译”困境,呼吁重返中国知识传统。南方科技大学王立新教授借比较文学,强调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特色;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以索因卡研究为例,谈文明互鉴及中国特色文学批评理论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田俊武教授提出研究应以"文学为本位",结合中国文化与社会需求,保持学术独立。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领域,中国人民大学高旭东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亲和力强,应结合中国传统与现实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应对全球化挑战。
跨文化研究方面,学者们通过文明互鉴推动全球学术叙事重构。如哈尔滨工业大学黄芙蓉教授剖析东非本土文明与西方现代性的裂隙,武汉科技大学李金云教授借"文化自觉"概念分析文学作品,呼吁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以促进交流对话。
跨学科研究成为焦点,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探讨AI对传统研究的冲击,提出探索新发展路径;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关注人工智能文学中的人机伦理;杭州师范大学吴笛教授分析文学与政治社会关联;南京大学解友广博士谈文学与社会学等学科融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礼福教授、扬州大学张小平教授分别从科幻小说和后人类语境探讨相关议题。
会议期间设主编论坛、教师分论坛、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分论坛,开展热烈讨论,并评选出20篇优秀研究生论文。
闭幕式上,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尧博士总结会议成果,强调将持续推动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学术力量。

本次研讨会通过多维度学术对话,为外国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思考。学者们一致认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研究体系,需坚持立足本土实践与开展国际对话并重,这将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理论支撑。(通讯员:黄晶 李金云 摄影:高文帅)
https://hb.china.com/m/jiaoyu/20003188/20250421/2595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