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积极响应,以“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深入基层国情观察”为主题,前往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民族精神”为核,弘扬传统文化;以“红色育人”为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深入企业”为鉴,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调研。
穿针引线“绣”非遗感悟最美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阳新县文化馆,欣赏阳新布贴这一地方乡土艺术。“粗阔的剪布色块、浓烈艳丽的布色、参差多样的边线……阳新布贴明快粗放的风格很是让人喜欢。”走进馆内,风格各异的布贴作品迅速吸引了团队成员的目光。团队成员观察到,阳新布贴的图案内容一般都为传统的吉祥图案,如观音坐莲、梅呈五福以及长命锁和福禄寿喜等文字与字符。十二生肖、京剧脸谱、牡丹等中国风元素也均被呈现在阳新布贴上。
据阳新县文化馆副馆长、国家级演员刘翠霞介绍,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阳新布贴属于民间实用艺术,其工艺和制品应用范围较广,它有近三十个品种,从童装到嫁衣,从日常穿戴到庙观器物,都不乏布贴制品。”她介绍道。
随后,她向团队成员介绍起了阳新布贴的来源:在物质匮乏的农耕年代,为美观起见,心灵手巧的妇女便用平时积攒的碎布做成花样来缝补衣物,经过历代人的传承和发展,遂有了阳新布贴这种民间刺绣工艺。
特别的是,在如今的文化馆里,制作、传承阳新布贴的大多是聋哑人,这门手艺给他们提供了满足温饱的平台,他们也努力地让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听了刘翠霞的介绍,团队成员也拿起了针线,向馆内的老师们开始学习制作布贴。准备好针、白棉线、剪刀、样纸、衬帮、糯米浆糊、五色绣线及花棉布后,大家轮流在木台面前绣起了“福”字。
团队成员们模仿着指导老师的动作,在黑色的底布上,将线紧贴边缘,随着布料图案变动线的位置。在制作过程中,指导老师会时不时地过来手把手纠正他们的动作。刘翠霞向大家解释:“具有层次感的制作和金色的外缘线是我们阳新布贴独一无二的特色。这种层次感只有手工制作才能体现出来,而不能依托于机器的流水线制作。”
“楚风遗韵,雉域奇葩。”阳新布贴以细致的刺绣工艺来调和色彩,“遇折回转”、绕边细密的针线做工反映出民间艺人的独特匠心。看着“福”字一点点地呈现在大家眼前,队员陈静一表示,希望这样的传统文化能一直流传下去。
随着工业代替手工,布贴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了解它的人越来越少,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传承文化意识的提高,一些文物保护者将阳新布贴申请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有效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重温红色记忆、献礼党的一百周岁、缅怀革命先烈,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进行参观。
为让团队成员充分参与此次活动,带队老师李庆昉提前向团队成员介绍了鄂东南地区的历史。这次活动意义非凡,为了教育的深刻性,提前让团队成员了解相关历史,同时也可以加深对英勇烈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的理解。
在参观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馆时,二二七事件的场景还原让团队成员印象深刻,讲解员在讲解该事件的过程中阐述了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七尺之躯一炉而冶,千秋不朽九根灵芝。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刚开始成员们对讲解员提到的革命精神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随后队伍一行参观了烈士纪念堂后,他们切实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艰辛的奋斗历程和巨大的流血牺牲。通过学习这一段革命历史,团队成员们深刻理解了鄂东南革命精神。
“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伴随着阳新传统民谣,团队成员们在烈士纪念堂前,党员们向烈士庄重地进行三鞠躬,表达了对烈士们崇高的敬意。团队成员吴晓婷说道:“学习鄂东南革命先烈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这次参观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纪念堂的最大意义在于我们传承了革命先烈的精神,践行了我们的入党初心,这次教育活动非常有意义!”
通过参观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纪念堂的方式,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上了一节深刻的思政课,团队中的每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学习了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和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为了使本院学生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和特点。依托就业基地、人才培养合作单位、专业相关国企。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北远大富驰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专业见习交流会,深入化工国企,引导学生熟悉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增强就业创业技能。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北远大富驰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主题为“当今化工和生工专业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的专业见习交流会。与会人员包括:湖北远大富驰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梅春华、生产车间负责人王志敏、专业人才引进部门负责人万敬兵、人事部门职员陈露以及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全部成员。
交流会开始前,当地环保局队长及三位领导干部已提前等待实践团队的到来。在指导老师李庆昉及团队成员抵达后,他们首先对团队成员表示欢迎,并对团队前来湖北远大富驰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交流表示支持。带队老师李庆昉对各人员的热情欢迎表示感谢,并一一介绍了团队成员。
交流会开始,梅春华对湖北远大富驰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湖北远大富驰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公司前身是黄冈地区富池化肥厂,1997年经省体改委批准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作为黄冈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企业之一,由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民营股份制有限公司,2010年加入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现发展成一家集精细化工和化学制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万敬兵说:“当今大学生不应该把知识停留在课本上,我们更应该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我有幸参加了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2021届毕业生的答辩,发现了现在大部分的学生提出的方案都不切合实际,仅停留在研发方面,不适合扩大生产。”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生代表对业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进行提问,问题主要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的职业定位,不同类别的制药化工发展动态等。万敬兵就以上问题做出如下答复:“本科生侧重于技术的利用,而研究生更侧重与技术的研发;当今不同类别的制药化工发展不尽相同,远大医药更侧重mRNA进行靶向药物制作。”
随后生产车间负责人王志敏带领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所有人员,参观了他本人负责的生产车间,并一一介绍了设备的名称、使用用途以及生产线运作的基本流程。不同于别的化工企业,湖北远大富驰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侧重于创新生产和人才培养,这一特色很好地表现在生产线中,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创新型人才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
在本次专业见习的最后,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熊仁毅表示:“此次专业见习意义重大,深刻了解到行业发展动态和各种前沿知识,还明白了不仅专业知识要学习扎实还需要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去,不能纸上谈兵,要做到实践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