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武科大 >> 正文

中国教育信息网: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义工队”活跃在街道社区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18浏览次数: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义工队”活跃在街道社区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程毓)武汉科技大学“教授义工队”的发起人是文法学院的李莉教授。从事多年社工研究的她认为,“教授‘接地气’,既服务社会,又促进研究”,有了成立“教授义工队”的想法。2012年初,她与学院的党委书记张继才沟通,张继才马上表态:“我参加,我支持你!”

随后,来自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公共管理、法律等多个学科的20多个老师积极报名参加。他们大部分是教授或博士老师,提出“有困难找我们,有时间做义工”。

成立四年来,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武汉市洪山区、武昌区、青山区,已为10多个社区的200多名干部和600多名居民提供了各种义务服务,广受社会赞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每天忙不过来。”在社区服务时,“教授义工队”的老师们经常听到社区工作人员这样抱怨。

社区事务繁杂,工作人员少,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工作方法。有目共睹这些现象后,“教授义工队”的彭惠青教授动了心,“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社区工作平台,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她的提议立刻得到全体老师们的赞同。2012年6月开始启动,老师们分成小组,深入社区调研社区工作的项目,调研结束又聚在一起分类整理。

精通计算机的王哲老师负责程序设计。在做繁琐的设计与调试过程中,他的父亲查出癌症,多次住院。他每天往返学校、医院,一边精心地照顾病重的父亲,一边紧锣密鼓地设计程序,累得心力憔悴。

用了整整一年,“教授义工队”成功地设计出《社区居民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武昌区中华路街率先使用后,街道事务科张科长连声赞许:“操作简单,内容完整,解决了我们社区管理的大难题!”

当时,这一成果是国内首创,还申请到了国家专利。

除此之外,“教授义工队”在武昌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委托下,深入社区调研,完成了《武汉市武昌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调研》课题,获得了残联领导的好评;参与了武汉市团市委的“青少年暑期托管项目”,开展了“南湖街业主委员会生存状况调研”,有关成果转化为论文或专著,还获得了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用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将知识、智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价值所在。” 彭惠青深有感触地说。

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教授义工队”的青年博士教师王伟至今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义工活动的场景。

2013年初,他出国访学回来,看到教研室的老师们经常谈论教授义工队的事,带着一丝好奇,他报名参加了。4月的一天,他跟着老教师们走进洪山区青菱乡开展“帮扶弱势群体”活动。

走进一户居民家中,房子不小,却空荡荡的。家里只有一位7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和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女。他们坐下来聆听老奶奶倾诉:“儿子媳妇外出打工多年,挣的钱不多,一年难得回来一次,自己身体不好,照顾孙女力不从心……”

王伟和老师们安慰老人后,给老人讲解国家扶贫和助学等政策。看到老人眼里露出期待的眼神,他们向陪同的社区干部“求助”,社区干部当场答应帮助老人的孙女争取“贫困生助学基金”。老奶奶见状,眼泪一下噙满眼眶,不停地说“感谢,感谢”。

“在那一刻,当看到我们的努力帮到了老人,老师们都很有成就感。”王伟高兴地说。

土生土长在武汉的王伟,出生、读书、工作,一直生活在城市里。这次经历给他触动很大,“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生活贫困,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拥有的,更要积极回报社会。”

只要没有课,“教授义工队”的活动他从没拉下。至今,他已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活动。他和老师们一起走进社区,为低保户、残障人、福利院的老人、自闭症儿童等,做亲情陪伴、情感辅导。

他还积极动员在校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社区为留守儿童做学习、心理等辅导。文法学院每年都有数百名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区服务,活动已经常态化。

他还带动家里人。每到冬天,他和妻子把多出的衣物收拾干净,放进小区的“爱心捐赠箱”里,“能帮一点是一点”。

为了做好“教授义工队”,发起人李莉带头参加每次活动。一次,她早早就出发,忙到晚上近十点才回。儿子见到她,委屈地说:“妈妈,我要吃东西。”年幼的儿子竟然饿了一天,她心疼得眼泪差点掉出来。

李莉对记者说:“我们教授义工队虽然人不多,但是我们会坚持下去,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个人参与到社区帮扶中,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网址链接: http://gaojiao.jyb.cn/gdjyxw/201603/t20160318_655338.html

上一条:中国青年网:武汉科大支教团:孩子们心中的雷锋是这样的 下一条:中国青年网: 武汉科大研支团开展系列学雷锋活动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