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2.5万志愿者活跃在校内外
――“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何金的故事
来源:中青在线 程毓
中青在线讯(通讯员程毓)怎样把志愿者“活动”变为志愿者们自觉“行动”?武汉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何金,破解了这个“难题”。
去年3月,他拟定《关于共建“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协议》,半年在校外中小学校、社区、福利院、医院和企业等建立了25个志愿服务基地。这些基地的资料公布在学校网站上,志愿者只要一个预约电话,就可以自行前往服务基地。如今,武科大志愿者行动阵地化,志愿者服务常态化,2.5万志愿者活跃在校内外。
发展志愿者根据地
“节假日一天来几拨志愿者,平时需要帮忙却冷冷清清,特别是寒暑假,几乎没人来。”武昌一家福利院院长对何金说。 也有不少大学生抱怨:有志愿者活动时,碰巧有事不能参加;自己有时间做志愿服务时,又找不到门路。如何使志愿者活动常态化?又保护志愿者的积极性?
何金苦苦地思索后,想到一个办法:建立志愿者“根据地”。“以《协议》形式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基地对接,让志愿服务随时为社会提供所需,为志愿者展示所能。” 不到半年他在校外建立了25个基地。
在武昌火车站经常可以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进站的,请往这边走。” 只要有空,资环学院的志愿者闪顺章就自行来到志愿者基地――武昌火车站做交通协管,为过往行人指路,宣传交通规则。
在螃蟹岬地铁站,每周周末可以看到材冶学院志愿者的身影,帮助购票进站、指路疏导人群、维持上下车秩序,一做就是一整天。
在武汉职业病防治院,医学院的志愿者整个暑期在那里协助科室医生开展医务工作。不仅填补了假期人手荒,还过足“医生瘾”。
壮大志愿者队伍
前年初冬,到留守儿童家做志愿服务。走进昏暗的土坯房,看到相依为命的祖孙俩。奶奶把何金拉到一边,抹着眼泪说:“冬天就要来了,孩子还没有过冬的棉衣,家里实在没办法,求你们帮忙……”何金心里揪心地疼。
回到学校,他组织 “点亮留守之光”募捐活动,不仅募集到很多衣物,还有书籍、玩具等。当把衣物和文具送给奶奶时,奶奶感动得眼泪夺眶而出。他把募集到的书籍送到贫困地区的碧云小学,建立了一个图书室。
“每个人的力量很小,但联合起来可以拯救地球。”“志愿者个体的行为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连续两年,武科大志愿者人数以10%速度增加。目前,全校注册志愿者已达2.5万余人,新生志愿者注册率高达92.8%。
他带着志愿者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宣传栏里的小广告,随意摆放的自行车,是校园里的“老大难”。他带着各学院的志愿者一起动手,一个小时就全部清理干净了。
学校门前的园艺街入口处没有过街天桥,交通安全隐患大。何金主动联系园艺街管委会同意后,带着志愿者在马路两侧建立 “交通护航岗”。 “请加快脚步,注意来往车辆”。无论酷暑还是寒冬,志愿者坚守在马路旁,为来往行人保平安。
专注志愿服务事业
何金专注地做志愿者。平时的突击任务,周末的志愿活动,他从未缺席。大一军训检阅那天,要从主楼搬运音响设备。怕误事,他凌晨五点钟就起床,一个人在教学楼等了20分钟才有人来开门。他赶紧呼哧呼哧地把所有的设备都搬到位。晚上,他带着凉席睡在操场上的露天帐篷里值班,胳膊、大腿被蚊虫咬了十多个大包。
参加校外的志愿者活动,来去路费自掏腰包;遇到有困难的帮扶对象,掏光身上所有的钱“帮一把”是常有的事。来自十堰农村的何金,父母打工的收入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每月给他的钱也只是基本的生活费,“从生活费省出钱。”当看到受助小朋友的笑脸,听到敬老院老人谢谢的话语,握着农民工粗糙的大手。“一切都值得,我收获了很多。”他说。
看足球比赛直播,收集足球比赛海报,是他从小的爱好。但自从参加志愿者后,他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给了志愿者活动,3年再没有收集过一张海报,没有完整地看过一场比赛直播。何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无私无悔地奉献给了志愿服务,3年做志愿服务时间达700多个小时。
正在读大四的他,成功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他说:“志愿服务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我终身追求的事业。”
相关链接: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5-03/06/content_11264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