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武科大 >> 正文

中国教育新闻网: 武汉科技大学:精彩“两课”让大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3-24浏览次数:

大社会 采花 小课堂 酿蜜

武汉科技大学:精彩 两课 让学生终身受益

2月27日晚,各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代表和 两课 老师共40多人,在黄家湖校区41205室,师生同堂热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汉科技大学总是结合时事政治补充两课新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 两课 老师们纷纷把十八大热点搬上了课堂。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唐忠义说: ‘两课’课改,就是让‘大社会’和‘小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成熟思想,锻炼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学生老师 同堂备课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每学期第一堂课,我问学生喜欢上‘两课’吗?他们大都摇头。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的柳雨春老师对记者说。如何让学生喜欢 两课 ,是困惑老师们多年的难题,也是 两课 老师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每学期开学,在教四楼的办公室或多媒体教室,都会出现这样的一幕:来自各个学院的30多个学生代表围坐一起,七嘴八舌地向老师们反映, 书本上的理论很枯燥,能讲得生动些就好了 、 希望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讲解理论 、 不知道学这些课有什么用 这是师生在 同堂备课 。

学生们的畅所欲言,让老师们深受启发:加大课改力度,结合学生关注的问题讲课,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上课。

《思修》课上,放映热播的《将爱情进行到底》电影片断,电影展示了四种爱情观,引发学生对爱情的大讨论;《近现代史》课堂上,播放二战、抗战、中美建交等史料图片和音像资料,让历史从书本走出来,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当 穿越剧 成为学生的谈资笑点时,《毛概》课堂上,老师们让学生 穿越 到过去, 身临其境 地讲述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马原》课堂上,学生刷微博,用 妙语 抢答老师提出的哲学问题

多彩课堂深深吸引学生, 两课 老师常常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 谢幕 。思修课的陈佳老师收到学生发来的短信: 您的课,是我上过的最有意思的一门课。

让课堂内容丰富新鲜,老师处处做有心人。柳雨春老师介绍: 只要看到与‘两课’有关的新闻、视频、案例、电影等,老师们都会从网上下载,随时补充进课堂。

从书本走向社会 从社会回到书本

有的课程,学了不一定有用,但学好‘两课’,一辈子有用。 两课 老师对学生们说。很多学生上完 两课 后,表示认同。

这得益于开展的课堂拓展 三个一 活动,即读一本书、观看一部电影、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每年 两课 老师会列出一百多本书目、六十多部影片和一千多个课题题目。每名学生任选其中一项,结合书本内容完成一份报告,其综合表现占总成绩20%。

今年上半年,行政管理11级的万专和5位同学组队,选择了《村改居社区现状、问题和对策的调研》课题。他们查看文献、设计问卷,利用周末走村入户进行交流座谈、实地考察,撰写了8000字的调查报告,制作了精美的PPT。课堂上,万专汇报调研成果: 村改居这种特色社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研究非常有意义。

暑假,他和其他几位同学跟着老师来到仙桃,继续深入调研。历时一个月,撰写1万多字的报告和10篇论文。这个课题由指导老师牵头,刚刚获批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 。

像这样的 两课 社会实践团队,每年全校有近一千个,学生们组建团队,背着摄像机,拿着照相机,带着调查问卷,满怀好奇,带着思考,走向社会。

艺术专业的学生来到湖北省博物馆,领略近现代的艺术成就;建筑专业的学生走进昙花林、南京路,通过近现代建筑,感受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资环专业的学生寻访张之洞实业遗址,了解武汉近现代工业的历史;管理学院的学生走入市内高校,调研大学生就业创业、消费理财等

万专说: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对书本的知识点,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而且锻炼了交流沟通、调查写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学生台上反客为主 先生台下当起学生

学生们走进社会 采花 ,回到课堂 酿蜜 ,交流、分享 躬行 的体会和收获。

《毛概》课上,台上的 老师 侃侃而谈,用PPT展示调查数据、图片视频、观点思想, 就业确实难,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就业就不难 , 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培养理性的消费方式,提高理财能力 台下的 学生 王晓曦老师,手拿着笔,边听边记,还频频点头,不时鼓掌。

《思修》课上, 买饭插队、吃饭浪费、乱停车 等不文明现象的照片正在播放,一名学生神情凝重地站在讲台上讲解。坐在台下的冯刚纯老师发现,身边的学生有的低下了头,有的红了脸。从2007年开始,他在每一届新生中开展 校园不文明现象 的调查,这项活动持续了5年。 现在,校园里这些不文明现象几乎没有了。 冯刚纯说, 这两年,我带着学生转做城管方面的调查,这对教育学生做有责任的公民有益。

当年,中国应不应该抗美援朝? 12月4日,《近现代史》的最后一节课上,软件13级的肖洁汇报阅读《远东朝鲜战争》读后感,提出这个问题。顿时,台下一片争论声。一番唇枪舌战后,学生们得出结论: 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地理位置分析,肯定应该! 台下的张英老师露出欣慰的笑容。

思想的交换和碰撞,搅活了 两课 课堂,也引领着学生成长。 您的课伴随着我走出混沌的大一 , 感动无处不在,启发无时不有,让我们的思想成熟,人格更加高尚 ,这是学生们在微博上的留言。

学有思想 做有能力 学生受益 社会欢迎

在主楼广场上,行政管理11级的蒋志成对记者说: ‘两课’改变了我的人生,树立了我的志向。 他对马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立下志向,毕业考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研究生。

在冶金工程专业就读研一的齐盼盼,至今都记得大二时精彩的《毛概》课, 我带着自己制作的第一份PPT,第一次走上讲台,交流社会实践的收获。 她还说, 不仅让我这个工科生喜欢上‘两课’,而且培养成了初步的探索意识和科研精神。

应聘的六家企业,都向我抛出‘橄榄枝’。 坐在沁湖边的石凳上,行政管理10级的袁雄兴奋地对记者说, ‘两课’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深受益。

他的简历上罗列着曾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发表的论文、在大学生 挑战杯 比赛中获湖北省一等奖。6家企业的招聘官看到,都对他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长,听他讲了半个小时的经历后说: 我们就需要像你这样有思想、有能力的毕业生。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的刘文波老师,连续7年暑期带着学生社会实践。他说: 凡是认真参加了‘两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不愁找不到工作。特别是那些发表了论文、获了奖的,企业都抢着要。 学校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2%以上,与 两课 不无关系。(通讯员 程毓)

相关链接:http://news.jyb.cn/high/gdjyxw/201403/t20140320_574788.html

上一条:人民日报: 武汉科技大学怎么培养应用型人才 下一条:中国新闻网: 液压传动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