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陈琪 王淼)7月10日,“星辰助梦”支教队在随州寰潭镇九里岗村开展了“走进皮影”传统文化体验课,这场“讲解+实践+表演”的活动模式,让乡村儿童沉浸在传统文化的体验中,感受皮影戏的魅力。
在2024年5月31日,受我校星辰社的邀请,云梦皮影大师秦李刚带领团队,在武汉市菱湖美景小区拾光共享花园演出传统皮影剧目:《武松打虎》和《猴王借扇》。在这次“传统皮影进社区,非遗文化显魅力”皮影活动的基础上,7月10日“星辰助梦”支教队对皮影戏的授课进行了创新。
在课堂上,在课堂上,支教小老师何昕冉站在白色幕布前仅用一双手便形成各种形象的动物。何昕冉将双手合十,然后微微弯曲手指,让指缝间留出一些空隙。接着,她调整手掌的角度,让光线从手指的缝隙中透过,投射在幕布上。随着她手腕的缓慢转动,幕布上的光影逐渐变化,最终形成了青蛙的轮廓。她从“手影”出发,通过手影的成像原理引申到皮影。
何昕冉以皮影戏《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为引,向小朋友们讲述了皮影戏起源于西汉,兴盛于唐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皮影”通常是用鱼皮和牛皮制作而成,鱼皮更加轻薄透明,牛皮更加耐用易雕刻。何昕冉展示了《西游记》中“白骨精”的皮影,它是用鱼皮制作而成,颜色均匀,纹理清晰,用三根棍子牵着细线来控制。
在互动环节,何昕冉让小朋友上台去操控“白骨精”,小朋友认真的跟着老师的指示慢慢的移动木棍,完成了“洗脸”“梳头”“蹲下”的动作。“白骨精”在小朋友的牵动下活灵活现。
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对“皮影戏”的兴趣,何昕冉设计了“情景剧”环节。让小朋友们用准备的各种各样用纸做成皮影,编一个故事并上台展示。小朋友们经过讨论并争先恐后的要求上台展示,“青蛙坐井观天”“蜜蜂和蝴蝶出游”“天鹅戏水”的故事都在白色幕布上被小朋友演绎出来。
何昕冉总结道:“通过今天的活动,孩子们在动手实践和互动体验中深入了解了皮影戏,这正是将非遗文化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星辰助梦”支教队队长肖智文说道:“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的实践活动,让更多孩子亲身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使传统技艺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