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赵喆昊 宋徐金鑫)7月14日上午,咸宁市崇阳县第四小学暑期课堂里开设了一门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京剧,将戏曲艺术融入教学,“三下乡”大学生带领孩子们走进京剧世界,让这门在校园中并不常见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我国“国粹”,自四大徽班进京以来,京剧吸收各大剧种特点,集唱、念、做、打于一体,以“生旦净丑”作角色划分、形成色彩鲜明的脸谱艺术和韵味独特的唱腔板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院“萤火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赵喆昊将围绕京剧基础理论、经典选段赏析、身段唱腔训练等开展系统教学。
唱腔训练聚焦京剧旦角韵味,孩子们学习“西皮流水”板式后,以《花田错》为例,拍手掌握“一板一眼”韵律;再逐字纠音,体会“腔随字走、依字行腔”技巧,从生涩渐出韵味,清亮童声中满是对京剧的喜爱。脸谱教学课上,赵喆昊以“色彩密码”讲解脸谱色彩象征,孩子们在空白脸谱上勾勒,或仿经典,或创新设计,设计出俏皮的作品。京剧课学生艾柱林戴着自绘脸谱兴奋道:“原来脸谱不只是好看,还藏着这么多故事!”绘画脸谱的环节设计,让孩子们在色彩解读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角色扮演中认知历史人物,让传统文化于沉浸式体验中走进心间。
此次特色京剧课堂的开设,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京剧背后的文化精神,这种由兴趣生发的亲近感,会逐渐转化为文化认同,让传承的种子在日常浸润中生根发芽,使孩子们在成长中始终保有对民族艺术的温情与敬意。据悉,团队计划在暑期课程尾声组织汇报演出,孩子们将身着简易戏妆,演绎《花田错》花旦以展现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