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柯希望 郑淇)7月24日上午,我院“山水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携手我院科普基地“翱翔之翼”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在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山社区以科普课堂形式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向青少年讲述“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的科研人生与家国情怀。
“智能手机的屏幕、新能源电池、导弹都离不开神奇的魔法元素。”科普志愿者柯希望以“魔法元素”为比喻开启课程,阐释稀土元素的重要价值,他重点介绍了徐光宪院士52岁时带领团队通过传统“摇漏斗”方法,每周工作逾80小时,最终突破稀土分离技术,最终创立“串级萃取理论”的故事,这一成果使我国稀土纯度提升至99.99%,彻底扭转产业被动局面,彰显了关键技术的战略价值。
围绕“如何成为大科学家”,郑淇梳理了徐光宪的成长轨迹:少年徐光宪常凝望星空思考“天上有多少颗星”,并自学找到了答案;物资匮乏时期,他用纸筒与旧镜片自制望远镜观测天体;抗战期间在破庙求学时,坚持借路灯微光研读大学教材。郑淇还分享了徐光宪将稀土技术无偿传授给工人的事迹,并引用其寄语“年轻人要有时代幸福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青少年树立报国之志。
课程尾声,学生们齐声诵读箴言:“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普基地骨干教师祝淑芳表示:“弘扬科学家精神,能鼓励乡村孩子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探索未知领域,这正是科普教育的核心价值。”
据悉,我院科普基地2022年被评为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长期致力于安全、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公益科普。未来,“翱翔之翼”团队将联合“山水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聚焦提升乡村学生科学素养,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教育,开设科普实践动手等系列课程,将科普基地特色资源带入社区及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