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左梦 黄浩宇)节前,在我校青山校区主楼0412教室进行的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堂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教学引发了热烈反响。
面对165名来自我校不同理工科专业的博士生,我院张齐武教授精心设计了一组“压力型作业”——既有从建设教育强国和完善自主人才培养体系出发撰写博士生培养制度改革建议的政策性任务,也有“化身中小学科普员”用一段生动比喻向青少年解释量子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实践挑战。这些作业不仅考验博士生的学术思辨与表达能力,也在教学层面推动出本、硕、博不同学段之间知识递进、能力进阶与素养提升的有机衔接,让高阶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
坚持“守正创新”,张齐武在本次专题教学中既紧扣教材核心内容,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又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融入党关于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部署。课程特别注重拓展教学材料,引入“卡脖子”技术攻关案例、国家实验室建设动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鲜活素材,打造面向未来卓越工程师的思政教学新范式。通过将党的科技政策、人才政策嵌入问题导向的作业设计,引导博士生从“技术执行者”向“积极思考者”转变,在思考“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等命题中,自觉将个人学术志趣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种“理论有深度、价值有向度、视野有广度、材料有鲜度、解惑有精度、作业有难度、育人有温度”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工科博士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彰显了我院持续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活力,为丰富服务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教学新思路。
课程结束时,全场博士生以热烈掌声对教学改革给予肯定。有博士生感慨:“这些‘压力型作业’作业不同于我对思政课作业的传统认知,逼我们站在科教强国建设高度思考问题,既挑战思维边界,又增强信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