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网讯(通讯员黄星悦 周子龙)11月6日,我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启梦蒲公英支队的志愿者们走进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昌城史馆,协助社区开展博物馆参观活动。
旅途伊始,大巴车穿行于武汉街巷,活动负责人谢颖奇以“九省通衢”的地理坐标为起点,为大家展开对武昌城的千年建城史的讲解:“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三镇隔水相望、互补共生,造就了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武昌城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现存城墙残段为明洪武四年(1371年)扩建遗存,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抵达武昌城史馆后,沉浸式的参观体验让党员参与者们身临其境。馆内丰富的文献资料、详实的历史图片、复原的建筑模型,系统展现了武昌城从选址筑城到发展演变的完整脉络,将城墙营造技艺、城内外市井生活、历代修缮历程娓娓道来。参观者们在明代城墙砖复刻模型前驻足,用手机拍摄砖面的铭文拓片;在清代武昌城防图前低声讨论街巷布局,在‘触摸’历史细节中体悟古城的兴衰脉络。
活动现场,特邀嘉宾朱太平的分享也让在场者深受震撼。作为亲历过抗战岁月的老者,朱太平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往事。“当年我才十几岁,武昌城是抗战的重要阵地,日军的轰炸几乎没停过。”他眼神坚定,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城墙是我们的屏障,更是精神的堡垒,再苦再险,没人退缩过。”他朴实的话语间,满是老一辈的家国情怀与抗争意志,现场听众无不屏息聆听,不少人热泪盈眶。
活动尾声,大家驻足于场馆内的湖北武汉标志性建筑图片墙前,久久凝望。黄鹤楼的飞檐翘角尽显雄奇、长江大桥的钢铁身躯横跨两江、东湖绿道的葱郁景致透着秀美、户部巷的市井画面满是烟火气……一张张图片呈现了武汉的现代风貌,既与武昌城垣的历史底蕴、抗战精神形成鲜明呼应,也展现了城市在时代浪潮中焕发的蓬勃生机。
武汉梦蒲公英支队部长涂子硕针对这次活动总结道:“此次探秘之旅,不仅让参与者们深入了解了武昌城垣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更通过朱太平爷爷的亲身讲述,触摸到了抗战历史的鲜活温度。未来,支队将依托材料学科优势,开展‘城墙保护材料调研’‘红色建筑修复科普’等特色活动,让技术服务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