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校史】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中挺身而出的汪凤瀛

作者:张继才编辑:李芳发布时间:2018-05-03浏览次数:

知其不可而为之

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中挺身而出的汪凤瀛

文法与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张继才 教授

汪凤瀛(1854—1925),字志澄,又字荃台,祖籍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出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汪凤瀛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891年随兄长汪凤藻一同出使日本。1894年回国,以知府分发湖北。汪凤瀛和汪凤池、汪凤藻、汪凤梁四兄弟都做过知府,因此汪家有“一家四知府”之誉。

汪凤瀛是湖北工艺学堂的创办者之一,而这一史事却鲜为人知,在不少史著中付诸阙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史料记载,1898年9月29,张之洞委任汪凤瀛担任农务学堂坐办,同时令其兼管工艺学堂。在早期,各学校管理人员互有交叉或兼职,最初,农务学堂与工业学堂的管理人员几乎是同一套人马。1899年2月22日,在张之洞发布的公文中,汪凤瀛职务有了新的调整:在洋务局下设铁路、交涉、学堂、制造四所,汪凤瀛和存焘、程颂万一起管理其中的学堂所,学堂所负责管理工艺、商务、农务各局及各学堂。这是一种宏观性的管理。所以,汪凤瀛在湖北工艺学堂任职的时间并不长。

在管理湖北工艺学堂前后,汪凤瀛还做过自强学堂、将弁学堂负责人,也管理过武备学堂译书事宜。

自1897年起,汪凤藻出任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总文案,显然,他是湖北洋务新政的重要角色。由于张之洞经纬万端,加之经常昼夜颠倒,兴居无节,总文案之辛苦可想而知。

1905年,汪凤瀛外放,任武昌知府。1907年,张之洞进京任职,调汪凤瀛随同赴京,可见,张之洞对他十分倚重。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这是张之洞撰写的楹联,表达的是他远大的抱负、宏大的气魄和执着的精神。自1889年至1907年(其中有一年多调任),张之洞总督湖北16年,于湖北居功阙伟,是湖北近代化的奠基者。他开工厂,修铁路,办学校,建新军,使武汉驾乎津门,直追上海,工业规模、对外贸易仅次于沪上,被誉为东方的芝加哥。毛泽东曾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四个人不能忘记,其中,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的建树,显然离不开他网罗的人才的鼎力支持,当然更离不开他的总文案汪凤瀛的擘画与协调。

汪凤瀛还以坚决反对洪宪帝制而闻名于世。

1915年前后,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利令智昏,企图复辟帝制。8月14日,杨度、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是为“筹安会六君子”。他们以讨论国体问题为名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之张目。在袁世凯之流紧锣密鼓地张罗复辟之时,8月31日,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在上海《大中华》月刊发表了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文章一发表,《申报》《时报》等大报便迅速转载,风行一时,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梁启超万余字长文洋洋洒洒,痛快淋漓,对袁氏意欲复辟帝制的行径进行猛烈抨击和无情揭露,表明拥护共和的严正立场,吹响了护国运动的号角,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檄文之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实际上,还有一文也有雷霆万钧之力,与之相比肩者,此文便是汪凤瀛的《致筹安会与杨度论国体书》。

此时,汪凤瀛任总统府高等顾问。筹安会出笼之时,他极为愤慨,冒着生命危险,撰写《致筹安会与杨度论国体书》。文章阐述了反对帝制的七个理由,掷地有声,义正辞严。写就后,汪凤瀛托张仲仁转给袁世凯,史载,“张笑曰:‘翁不畏祸耶?’荃台曰:‘余作此文,即预备至军政执法处。’张乃代呈,揖汪而言曰:‘老辈正言可敬,吾辈惭愧死矣。’此文传遍南北,为反对改变国体二大至文之一,民国史案必读之文也。”可见,面对复辟逆流,汪凤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1916年袁世凯死后, 北洋军阀分裂,地方割据形成, 政局杌陧,内乱相循,民不聊生。汪凤瀛见此,遂脱离官场,闭户著书。

上一条:【沁湖文艺】父亲节的礼物 下一条:【传古道今3】平仄传古今 诗中自有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