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校史】红色的工业中学——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的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张继才编辑:李芳发布时间:2016-12-07浏览次数:

在百余年的悠悠岁月中,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北甲种工业学校及湖北省立高级工科中学校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然而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大变革中,学校鲜明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年代和开天辟地的历史大潮扮演了红色工业中学的角色。

五四运动以其彻底的反帝反封而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湖北甲种工业学校的青年学子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史料记载,在武汉各校中,我校是最早开展活动的学校之一。1919年5月10日,十五所学校集会于中华大学,在群情激奋中,我校学生萧世杰咬破中指,血书“提倡国货”,获得全场共鸣,该生急呼“切勿五分钟”(意即斗争坚持到底),又将气氛引向高潮,全场掌声雷动。5月12日,武汉学生建立爱国团体——武汉学生团,我校是发起的十五所学校之一。5月17日,武汉学生团改组为武汉学生联合会,参加者达26所学校之多。无论是在武汉学生团,还是在武汉学生联合会中,领导者都有我校学生。在5月18日武汉学联组织的三千人游行示威中,我校有一百多人参加。6月1日,武汉学生总罢课遭到湖北北洋当局镇压,死伤多人,造成“六一惨案”,其中,伤者就有我校的学生。学校师生组织的国货营业部,以其提倡国货闻名一时,武汉各大报纸都有报道。在武汉学生联合会赴京请愿的两名代表中,我校学生又是其中之一。在其后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中,我校学子们都义无反顾,声援“二七”大罢工、支持“五卅运动”,上演着一幕又一幕反帝反封的爱国活剧,体现出学子们的青春激情和爱国情操。

五四时期也是新思潮风云激荡之时,是新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之时。伴随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奏出了时代最强音。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中,一个全新的政治力量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因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新力量、新思想、新政党的新时代,湖北甲工及后来的湖北省立高级工科中学校同样扮演着新角色。武汉早期党的组织建立后,学校成为党、团活动的阵地。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在中共的教育、发展下,不少青年逐步信仰共产主义,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其中,就有众所周知的郑位三。郑位三1918年入校,因考试名列第三而易名。求学期间,他是五四运动中的骨干,曾结识中共早期领袖萧楚女和恽代英创办的利群书社的成员,受其影响而接受马克思主义。1822年毕业后回乡,在大革命中加入中共,是中共有名的高级军事将领。其实,曾在本校求学的共产党人不止他一人:有求学期间参加中共的吴干臣,也有毕业后加入中共的董锄平、聂洪钧、田竺僧、程冠群、马世茂、张亚巨、帅汉章等人。这些人在求学期间,或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活动,或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董锄平是中共一大时期的党员,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五十多个党员之一,求学期间曾参与推翻袁世凯反动统治的斗争。马世茂是湖北最早的回族党员之一,他的革命思想就是在校期间萌发的。聂洪钧在校期间曾参加声援“二七大罢工”的活动,学习马列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领导建立国民党昙华林分部(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进行国共合作),地址就在我校。解放后,曾任湖北省政府第一届副主席。可以说,称这个时期的学校为红色工业中学,并不为过。

对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这些英杰都做出了贡献,有的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少年嫉世壮雄飞,誓为生民解冻饥。云黯城中迷正道,红霞村里浴朝晖。书生敢击龙泉剑,农奴初舒虎胆眉。今日乘风归去也,应留碧血照丰碑。”这是革命烈士吴干臣的遗作。诗中表达的是坚定执着的信念和赴汤蹈火的革命斗志。被捕期间,吴干臣宁死不屈,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伟大品质。马世茂、张亚巨为党的崇高事业,同样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换取的今天,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珍惜。

上一条:【校史】省城中等工业学堂“三杰”——赵师梅、赵学诗、陈磊与武昌首义 下一条:【校史】革命者、教育家、企业家孙耀卿:曾执教昙华林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