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时评】以“变”应对“不变”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李芳发布时间:2016-07-10浏览次数:

以“变”应对“不变”

方 菡

年初,教育部网站公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根据评估结果,不合格的4个博士学位点、4个硕士学位点、42个专业学位点被撤销,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为什么要撤销这些学位点?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此次对50个学位点亮红牌就是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博士、硕士授权单位七百多个,在读研究生将近二百万人。学位授权单位数量多,学生规模大,教学质量的监督难以保证,学生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

我国高校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美国、英国等教育发达国家也纷纷实施研究生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和改进。近年来,国内外高校推出的改革政策说明,中国乃至世界的高校正在逐渐改变。

明末清初的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笔者认为,高校的改革要以“变”应对“不变”。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如果不能与时俱进,适应变化,在动态中不断调整,就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优质人才。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朱永新曾表示:“要提高教育质量,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理念引领教育发展,用创新发展理念激发教育活力,用协调发展理念优化教育结构,用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教育生态,用开放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资源,用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教育公平。只有高校的学科建设和设置适应社会需求,在动态中调整,不断创新改革,走差异化、特色化之路,才能培育出一个个人才。”

如果高校不主动进行改革,有什么危害?笔者认为,高校如果保持现有的教育方式与水平必然会导致以下弊端。

首先,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朱永新表示,追求高品质的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高校不改变,在教学质量观、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上保持以往,又怎么能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学校竞争力下降。大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学校竞争力的高低与教学质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人才就是学校的竞争力。社会需要的是适应性人才,而不是只会念书的书呆子。学校不改变,不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这样就极易与社会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被社会接纳,学校的竞争力自然不会太高。

古语云:“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再合适不过。纵然社会在急速发展,高校教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高校的育人本质不应当有丝毫松懈和改变。无论教育如何改革,大学的办学目的始终如一:育人。

清华等历史绵长的百年学府之所以屹立不倒,一直都是学子和家长向往的圣地,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初心,以育人为本。所以,21世纪的教育应是以“变”应对“不变”,即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保持培养人才的初衷,唯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培育出对社会有用的各类人才。

上一条:武汉学子支教“巧”避暴雨 独在异乡惦念家庭“灾”况 下一条:学子暴雨回家 为同父母共度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