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时评】充满中国智慧的治理新范式

作者:系统管理员编辑:李芳发布时间:2014-12-12浏览次数: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带领全国人民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取得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就,这无不得益于丰富而科学的治理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为我们呈现出这种充满中国智慧的治国理政新范式。

以“中国梦想”凝聚中国力量

为寻找凝聚全民族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概念,用以汇聚社会正能量,凝聚改革共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个表述,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中国梦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发展前景的窗口和风向标。

以“中国历史”观照中国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善于从历史中看成败、知兴替、鉴是非,自觉按照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治国理政,善于以“中国历史”探析中国道路,以“中国传统”砥励中国精神,以“中国国情”注解中国特色,以“中国现实”?t望中国大势。“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他认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实践和智慧进行全面总结和合理借鉴,如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中国道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以“中国改革”破解中国问题

邓小平曾预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当一个人饥饿的时候,他的最大需求就是填饱肚子;而当他填饱肚子后,会产生无数个需求。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升级,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也是前所未有的。要应对这些挑战、破解这些难题,只有靠改革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迈。他反复要求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反映出敢于动真碰硬的改革决心和崇尚实干的精神,敢于冲破既得利益的藩篱,坚持铁腕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十八大后全国已有数十名省部级以上的腐败分子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政放权,各部门已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创业的热情。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中央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好转。良币驱逐劣币、廉洁战胜腐败、勤政代替懒政、法治扫除人治的政治新常态正在形成。

以“中国民生”彰显中国情怀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发展。强调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决策者一定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铿锵誓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小康标准,均彰显了民生为基、民富为大、民福为本的亲民情结和中国情怀。

以“中国话语”传递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平实生动的语言特色,源于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他善于运用质朴生动的生活化语言叙事说理,娓娓道来,不仅通俗易懂,亲切感人,而且富含哲理,发人深省。他善于以“中国话语”传递中国声音,以“中国故事”感动国际社会,以“中国领导”展现中国风采。他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形象地说明青年时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用“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说明不同文明既各具特色又可包容互鉴;他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些语言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朴素自然,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与国际社会沟通时善于讲述脍炙人口的生动故事。比如,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故事;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讲述了一对中国年轻人热爱非洲的故事;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述了一个普通约旦年轻人在浙江义乌开阿拉伯餐馆并在当地成家立业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以小喻大、以事明理,拉近了与国外受众的距离,也使他们领略到中国领导人睿智风趣、雍容大度、谦和友善、求是务实的独特魅力。

以“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眼光看世界,也用世界眼光看中国,具有宏阔的国际视野,宽广的天下情怀,善于把握大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零和思维已经过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善于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在重要国际场合,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展示亲善友好的中国形象,贡献中国智慧。“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他提出了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具体的共赢战略。他用“亲、诚、惠、容”等理念,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给出了中国答案。他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等饱含中国智慧的比喻指出,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和珍惜。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范式、新常态,全球治理亦因注入了中国式治国理政的元素而增添了新活力、新动力。

上一条:社团维权交流会圆满召开 共促协会和谐发展 下一条:着兄弟装增进友谊 立学习志共同进步